本网讯(记者 齐彩梦)近几年来,张北县郝家营乡把坝上的“冷”看成了一种资源,把棚室经济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将食用菌产业与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有效对接,创新推出了“六位一体、六统一分”食用菌产业扶贫模式,带动了一大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为坝上贫困地区因地制宜推进精准扶贫趟出一条好路子。
创新模式
种植户吃了定心丸
走进郝家营乡王利、张美英夫妇的食用菌大棚。一层层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蘑菇升柄展伞,一阵阵菌香沁人心脾。
“我们在园区包了9个大棚,预计年纯收入能达到10万元。”提起种植食用菌,夫妻俩都乐得合不拢嘴:“种植食用菌让咱老百姓富起来,园区技术人员免费上门传授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降低了种植风险,给咱种植户吃了定心丸,生产出来的食用菌都成了‘抢手货’。”
郝家营乡食用菌起步早,基础好,部分村过去有过种植食用菌的经验。通过以千亩食用菌产业扶贫园区为载体,由兴农食用菌合作社、英利种植合作社两个合作社牵头流转土地,统一建设大棚,绿建公司生产菌棒,免费提供给贫困户种植,按照 “121162”(1户贫困户,2个劳动力,管理1个棚,栽培1万袋食用菌棒,6个月精心管理,实现纯收入2万元)的模式,带领贫困户依托食用菌产业脱贫致富,形成了成熟规范的“六位一体”、“六统一分”产业扶贫模式,在产业培育、快速扶贫上取得明显成效。
有效推动
为产业扶贫探路
通过先后引进河北绿健食用菌、河北中品新能源和河北乐民食用菌三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作为食用菌产业培育的龙头企业,实施菌棚到户、菌种到户、技术到户和收购到户的引领服务,有力地激发了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性。目前,为农户提供菌棚360个,成功带领四围子村、新地房村等四个村360农户发展起食用菌产业,成为了产业扶贫新模式的探路者。
2016年,针对“三无户”无能力参与生产的实际,该乡进一步调整经营管理模式,由兴农食用菌合作社、英利种植专业合作社两个合作社牵头建棚、具体经营,绿健食用菌公司生产提供菌棒,乡政府、村委会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带资入社,年终按入社资金分红,贫困户不承担风险,合作社保证在领取扶贫补贴资金一年后每年给贫困户返还股金1200元,每年分红不低于当年剩余本金总额的10%,连续5年本金全部返还给乙方, 分红总额不低于1800元。 两个合作社对接察汗囫囵、四围子、盘城营、西高庙、新地房五个贫困村, 共计317户贫困户。2016年,每户增收1800元。
企业免费提供菌棚给农户,并在经营上全面推行 “联产承包责任制”,便于农民自主经营,调动了农户积极参与。菌棚建设、原料供应等前期投资由企业负担,在蘑菇销售后按协议结算,经营期间农民只需出工。农企合作完全按照协议执行,同时乡村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保证了双方合作关系的稳固性。
科技支撑
精准扶贫的“加速器”
在多个部门的帮助下,食用菌产业得以顺利发展。绿健食用菌企业这一产业龙头列为中国农大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和河北师大生命科学院科研基地后,借助科研院校的现代技术,提纯复壮了香菇、平菇、双孢菇、 茶树菇等10多个优质菌种,引进推广了食用菌生产周期、栽培设施等关键栽培技术,为产业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成立兴农食用菌合作社和英利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联系部门、企业和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切实服务和指导食用菌产业进户入村、发展壮大。
不仅农民脱贫致富上见到实效,还带动了河北绿健食用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迅速得到发展,目前有各类发菌出菇棚100座、 厂房3000平米,先进生产线6条,具有年产优质原种50万瓶、栽培种150万瓶、出菇菌棒300万棒的生产能力,被纳入了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并成为我省唯一一家获得食用菌菌种扩繁许可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