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香菇第一镇”远安县茅坪场镇,2016年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4800万袋,食用菌产业成为支撑农民收入的第一大产业。该镇香菇产业不断适应市场,建设标准化香菇生产基地、走精品香菇种植模式、研发香菇产品深加工技术,闯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近日,记者走进茅坪场镇,探寻远安香菇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变形一:标准种植由粗放型转向精细化
“今年我把3500袋香菇托管到基地里,有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我可以放心去打工了。”茅坪场镇老观村困难群众刘德宝说道,以前一边种香菇,一边打工,常常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现在香菇种植托管后,技术、销售都不用愁了。
让刘德宝放心的标准化香菇生产基地,茅坪场镇已建成了7个,采用工厂化统一制袋、种植、出菇,任用种植经验丰富的种菇大户、种植能手管理基地种植,引进优良菌种、先进种植技术、统一专人管理模式,集约化、科学化种植香菇,并与龙头企业进行订单式销售。
7大基地共拥有627个香菇大棚,可种植300万袋食用菌;采用工厂化统一制袋,制袋规模262万袋;拥有3个250立方米的冻库;每个基地拥有专门的烘干房、灭菌炉、接种棚、养菌棚、越夏棚、出菇棚。
茅坪场镇平田岩基地负责人、种菇大户范世荷介绍,基地集约化、科学化种植香菇,提高成活率、香菇产量,提升香菇品质,同时通过精深加工,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将食用菌产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纵深发展。
变形二:种植种类由普货菇转向珍稀类
菌盖有的状若羊肚,有的长得像圆球,有的呈金黄色……在远安县宏林家庭农场,目之所见的菌类,让人眼前一亮。
宏林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汪宏林一一介绍,羊肚菌因像羊肚而得名,市场平均价为240元/公斤;大球盖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价格也高;金黄色的菇叫黄金菇,主要用于观赏……而这些,正是汪宏林香菇种植转型发展的“秘密武器”。
汪宏林是附近有名的香菇种植大户,敢拼敢闯的他曾于上世纪90年代前往浙江省庆元县学习袋装香菇种植,成为村里最早发展袋装香菇的种植户,种植规模达到30万袋。
“要发展,就得求变化。”近年来,传统香菇产业发展受到冲击,汪宏林开始转向珍稀食用菌和观赏食用菌的种植上来。经过前期市场调查、技术学习、实地种植,汪宏林成功探索出羊肚菌、大球盖菇等珍稀食用菌的种植技术,并学会种植黄金菇、猴头菇、灵芝、红平菇等观赏性食用菌。
今年年初,汪宏林流转了20亩地发展羊肚菌和大球盖菇的种植,并计划在10月底种植5000盆观赏性食用菌。“这些菌类在市场上都是抢手货,目前已有客户通过网络预定了1000多盆观赏类的食用菌了。”汪宏林说,今年的收入将比去年增加20万元左右。
变形三:增加产值由销鲜菇转向深加工
“这是我们开发的新产品——‘香菇脆’,口味清香,天然健康。”8月28日,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华雄介绍道。
今年,大自然公司投资50万元,研发“香菇脆”加工工艺。产品原材料来自于本地种植的优质香菇,经过技术处理以及配料加工,成为即食的油炸香菇食品,口感香脆。
“‘香菇脆’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目前意向性出口到日本等国家。”周华雄介绍。
从种菇、卖菇,到香菇初加工、产品深加工,作为远安县香菇产业的龙头企业,宜昌大自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市场中求新求变,目前已有香菇酱、香菇脆等品种丰富的深加工产品。
延伸香菇产品生产链,增加香菇产品附加值,也是远安在发展香菇产业探寻的路子。在茅坪场镇老观村,山之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此投资3100万元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该项目就地取材,通过收购当地香菇、蔬菜、瓜果等农产品深加工后成速溶即食食品对外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