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准产业方向,走循环发展道路。确定食用菌产业为主导产业并经科学论证可行后,完善制度,明确任务,层层抓落实。在林业结构调整中,县委、县政府将按照“综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经过多方考察论证,结合榕江实际,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提高到重要日程,制订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的相关文件和出台优惠政策。利用我县丰富的森林资源,按照“合理采伐培育、永续利用”的原则,采伐人工杉木林,营造菌材原料林。
二、示范带动,树立典型。县委、县政府积极与省内科研院校交流合作,引进科技人才和培育乡土人才。增加经济投入,组织菇农外出参观学习和聘请专家到实际生产开展技术指导,把工作重点到发展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上来,在全县选择了2个森林资源丰富和食用菌培育技术成熟的乡镇作为示范乡镇、在示范乡镇内选择部分村组和农户作为示范带动,对示范村组和农户进行重点扶持,逐步向周边村组和农户带动辐射。
三、积极为民,强化服务。一是县级成立了食用菌协会和技术协会,各乡镇专业村成立了分会,定期聘请食用菌协会专家开办食用菌技术班;二是在资金上倾斜。县人民政府协调各项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建立项目资金库,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同时在小额贷款、项目子基金上重点倾斜,制定出台激励食用菌产业发展机制,对发展1—5万袋的食用菌生产农户除优先协调贷款外,生产每袋食用菌补助多少资金,对发展10万袋以上的村无偿配置生产设备一套,生产每袋食用菌补助多少资金等激励机制;三是在信息上支持。利用各种媒体,及时搜集发布食用菌产销信息,并与外地经销商和加工厂联系,吸引到榕江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四是在销售上帮助。为扩大销售,我县应组建食用菌销售公司和发展食用菌经纪人,在凯里、贵阳和周边城市设立直销点,与菇农签订收购合同,按保护价进行收购。
四、农企联动,提高加工增值收益。积极推进食用菌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运作方式,实行市场化推动,公司化经营,合同化生产,找准企业和农户之间的最佳结合利益共同点,走企业盈利、农户增收、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
五、严格标准,创新品牌,扩宽销路。品质和品牌是企业的生命,是产品开拓市场和参与竞争的关键。在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同时,严格按照食用菌生产操作规程,不断提高食用菌生产质量和档次,积极培育食用菌品牌,向品牌要效益,努力实现与国内外大市场接轨。在生产上,按照高产优质的原则,统一制定技术操作标准,推行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会过程标准化管理,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用菌,在外销上统一标识和包装。一是依托食用菌综合开发项目,建设高标准的集贸、洽谈、加工、储运、产品展示、餐饮、服务、培训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食用菌交易市场;二是积极与学校和超市对接,广泛开展物流配送、定单直销等新型服务业务,健全食用菌销售网络系统,拓宽食用菌销售范围,实现销售网络化。
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按照扶大、扶强的原则,大力扶持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内连千家万户、外连大小市场的有技术、资金和销售渠道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企业生产、深加工和带动能力,筑牢企业和农户之间的风险利益连接机制,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