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产业精准扶贫战略的不断推进,食用菌产业扶贫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各级政府的主导推进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工厂、新菇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大批贫困户靠种菇成了先进典型。但现实中结合我自身数十年从东北到西北的参与食用菌项目建设与政府扶贫工作;从上海到北京的普通生产与工厂化生产实践来看,确实还存在着不少弊端与问题。
一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像河南西峡、辽宁岫岩、河北平泉等地香菇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农村千家万户种菇忙,产值上千万龙头企业比比皆是。但是西北地区的甘肃、宁夏等地才刚刚起步阶段,底子薄,技术力量跟不上,政府部门与企业协作力度不够,政府扶贫工作没项目实施;企业食用菌生产得不到有力推动,很多食用菌生产项目建设功亏一篑、甚至倒闭!贵州省已举全省之力,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黔西南州花巨资打造的中国香菇小镇等香菇项目投产,但这些项目都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因技术、管理、销售等不协调不到位造成的损失也不可估量。
二是工厂化生产无序建设、恶性竞争。很多企业就是为了套取国家扶贫资金,但是因为技术不成熟、管理不到位,外行瞎指挥,很多企业刚刚起步,很快就倒闭,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近年很多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纷纷关停并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三是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搞形象工程也选择了食用菌产业。让那些大忽悠把食用菌行业搅和的乱象丛生,歪曲了扶贫工作的本意,而真正的农民种菇户并没有得到实惠,反而被政府项目无序竞争、相互压价,丧失了生产积极性。像湖北黄冈、安徽宣城等品牌基地香菇种植户纷纷停产,外出打工导致香菇生产萎缩。
四是江湖术士、口水种菇的人搅乱了技术市场,让食用菌生产蒙受巨大损失。现实中很多人没种过三年菇就敢大事忽悠,靠网上流传那点技术就敢承担大型食用菌企业的管理和技术总监职位,冒充专家学者用百度那点经验瞎指挥,结果很快生产尚未开展就让企业损失几十上百万,甚至倒闭。有的技术人员靠嘴巴忽悠、靠技术院校的职业头衔或者靠与政府部门的莫些微妙关系参与食用菌项目建设,往往让企业投资几百上千万最后设备不实用、技术管理跟不上而停产甚至倒闭。更为严重的是莫些人还会异地继续忽悠,给企业留下一地鸡毛,然后由企业和政府买单,严重影响了整个食用菌生产行业的发展!
五是国家对菌种生产管理监管不到位,导致菌种生产混乱。一种多名、同名异种现象严重,有的菇农既没技术也没条件也乱生产出售假冒伪劣菌种。每年因为劣质菌种造成的损失也很严重。
综上所述,建议行业内的专家们要专心搞好自己的学术研究,多发学术论文在理论上为行业提供依据,不要一味追求名利往生产一线上挤。让那些真正有经验有技术的草根人才、土专家的实用技术得以施展才华,为食用菌行业,为企业,为真正的精准扶贫做贡献!同时提醒那些有信心、有决心、有条件、有资源的地方政府和企业老板们引以为戒、慎重选择,充分发挥本地资源及各种优势,抓住机遇、搭乘精准扶贫的最后班车,迎接新的挑战,将食用菌产业发展发挥的淋漓尽致、为更多的人脱贫致富贡献力量!(权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