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宗本,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河南省劳动模范,泌阳县真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从事食用菌研发、生产50多年,坚韧、执着、一丝不苟地追求着让泌阳食用菌产业走出河南,走向世界。他以“夸父追日”的“行者”精神,脚踏实地,终生不渝。2018年,获“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工匠精神奖”。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他坚守人大代表为人民的理念,聚力脱贫攻坚,帮助泌阳农民在菇花飘香中踏上小康的征程。
匠心:他用50年的专注做了一件事
每个时代,都有勇立潮头、敢于中流击水的创业先锋。每个行业,都有甘于平淡、坚守岗位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他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却扎根于农村默默奉献;他没有孤芳自赏的清高,却脚踏实地,履行着一名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却用满腔热情履行着肩上的责任,用行动谱写出一曲无怨无悔的奉献之歌;他是一个平凡而普通的食用菌专家,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执着地演绎他那精彩而动容的人生。他就是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泌阳县真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禹宗本。
禹宗本,泌阳县王店镇小河村禹庄人,1973年毕业后,开始深入农村进行农业领域的科研工作。后来,他成立雨露菌业,创办泌阳县真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开始致力于食用菌的科研与生产。
创业前期,在简陋的条件下,禹宗本查阅了大量的科技书籍,做了很多科研试验。在选育的过程中,他对黑木耳与毛木耳原质体融合育种,黑木耳的袋料野外露地栽培,姬松茸、灰树花、鸡腿菇、红香菌的驯化栽培,双孢菇培养料的二次发酵等进行了专题研究,结合实际操作中的经验教训,先后选育出香菇、草菇、鸡腿菇、蘑菇、黑木耳、银耳、金针菇、姬菇、猴头、灵芝、桑黄、硫黄菌等30多个新品种。特别是对夏香菇实施实现了不同品种、不同季节、不同温度、不同培养料、不同栽培模式、林下栽培套种循环的常年生产体系;推广普及了以农作物秸秆、牲畜粪便为主的培养基,取代了木屑培养基的新配方;将高压灭菌改为巴氏灭菌新方法;无菌封闭式接种实行降尘开放式接种;高压熟料栽培改进了生料、半生料栽培,实现了农业生态循环的食用菌产业。其中,“雨花”系列花菇菌种的基因片段,成为全国唯一,在食用菌的制种、驯化、栽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近年,禹宗本带领公司员工按照产业发展需要,坚持走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四季栽培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此促进公司转型升级。目前,泌阳县真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已成为一家集科技研发、食用菌遗传、育种、栽培、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现有食用菌珍稀品种驯化培育实验室1个、栽培育种实验基地3个,从菌种、菌棒自动化生产流水线,以及原料配制、装袋灭菌、智能净化、无菌接种、温控发酵、检验检测等;拥有大部分新型仪器和精密仪器,以及研究开发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拥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手段和工艺设备;培训场地600多平方米。
同时,公司建有“河南省真菌研究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食用菌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等科技研发和培训机构,是河南省最大的食用菌育种科技创新企业。
50年来,禹宗本在食用菌产业的浪潮中不畏艰辛,在振兴乡村经济、脱贫攻坚中以食用菌产业带动百姓脱贫致富,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丰收。其个人也取得丰硕成果:2001年,被河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等五部门评为“河南百名优秀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2005年,被河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等三部门评为“河南省科技创新先进个人”;2011年,被河南省委组织部等十部门评为“农村优秀实用人才”;2012年,被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评为“河南省十佳科技型模范企业家”;2012年,获评“驻马店市拔尖人才”;2013年,获评“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2014年,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2016年,当选河南省食用菌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理事长;2018年,当选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2018年4月11日,在中国(三门峡)国际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上,禹宗本荣膺行业十大“工匠精神奖”。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这么写的: 50年,坚韧、执着、一丝不苟地追求着让泌阳食用菌产业走出河南、走向世界。他以“夸父追日”的“行者”精神,脚踏实地,终生不渝,在食用菌产业发展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帮助泌阳农民在菇花飘香中踏上小康的征程。
对于工匠精神,禹宗本这么诠释:“工匠精神就是用一生做好一件事。自己从事食用菌研究和推广50多年了,在这个过程中经历过很多挫折,也想到过放弃,但每次到基地看到菇农渴求食用菌专业知识的眼神,都不忍离开他们,最终一路坚持下来了。如今看到产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我很欣慰:当初选择菌业这条路没有走错!未来,初心不改,希望在服务产业、带动百姓致富上砥砺前行,为食用菌产业发展鞠躬尽瘁!”
责任:脱贫摘帽 代表有责
素有“全国花菇第一县”之称的泌阳县在产业扶贫上拥有区位特色优势。“公司一定要担当社会责任,把优势化为扶贫效益。”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禹宗本认真履职、主动作为。
全省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禹宗本主动请缨,找到县领导,想利用公司遍布全县的35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开展产业帮扶,以期让更多的贫困户通过食用菌种植迈上脱贫致富路。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雨露菌业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出“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创造性地在全县开展零成本投入、零距离就业和零风险经营的“三零”产业带动扶贫,破解了扶贫从“输血助氧”到“造血制氧”的难题,实现了“扶志到增智”的贫困户都能熟练掌握一门食用菌栽培技术,从而达到永久性脱贫。
2017年年初,公司作为区域内食用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号召,发挥自身优势,参与20个贫困村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项目建设并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在大棚选址、选料、搭建,菌种育种、购料、分配以及技术人员培训、下村指导等各个环节精心安排、统一标准,求真务实、环环督导。
王店镇小河村贫困户王霞说起雨露菌业实施的零成本投入帮扶模式,赞不绝口。由于父母年迈多病,丈夫因病去世,两个孩子上学,自己一没技术、二没本钱,王霞存束手无策。2017年3月,她到禹庄村的雨露菌业食用菌生产基地种蘑菇。“俺没投入一分本钱,帮助雨露菌业食用菌基地管理蘑菇。菇棚、菇棒等都由基地提供,我只负责管理,到头来的利润我和基地分成。这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啊!”王霞兴奋地说。经过6个月的精心管理,她负责种植的1万袋蘑菇卖了近10万元。除去成本,她分得红利3.7万多元。在王店镇和杨家集镇,像她这样不投入一分钱就能从雨露菌业分得利润的贫困户有261户。
马谷田镇马谷田村大杨村民组的杨新潮的妻子患有精神病需要长期吃药,10岁的孩子正在上小学。为了照顾妻子和孩子,杨新潮几乎出不了门。经过镇政府牵线搭桥,杨新潮用5万元扶贫贷款入股雨露菌业,由雨露菌业根据收入情况年终给予分红。“今年春节前,俺就拿到了雨露菌业的分红款3750块钱。”说起雨露菌业给自己送分红款的事,杨新潮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据了解,2017年,雨露菌业共给马谷田镇20户像杨新潮这样的贫困户发放分红款6万元。
目前,泌阳县20个食用菌产业扶贫基地共建设成228座标准温室大棚、2座连栋温室大棚,统一配备自动喷水、控温控湿等物联网装置,实现了食用菌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生产。在2017年度,该公司金融扶贫精准扶贫对象90户,发放扶贫款27万元;产业直投带动286户,发放扶贫款57.2万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村分红26万多元。
“在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同时,我们泌阳县食用菌产业也得到迅猛发展,逐年递增。2016年,全县共种植菌棒2.5亿支,比2015年多0.2亿支;2017年全县共种植菌棒3亿支,产值由34亿元增加到40亿元,并带动了餐饮、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一年能为泌阳增收10亿多元。”禹宗本说,“今年,我们又将4680户16380人纳入食用菌产业帮扶计划。只要这些贫困户跟着我们好好干,今年年底实现脱贫不成问题!”多年来,他先后为菇农免费代购各种原材料90多万吨,供应菌种300多万公斤,免费为军烈属、困难户供应菌种160多万公斤;通过免费提供产前代购原料、供应菌种,产中技术服务,产后回收、加工等全程服务,辐射和吸纳了近12万人从事无公害食用菌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工作,带动周边3.6万户菇农年创效益13亿多元。
2017年4月26日,时任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到公司考察时,对当地食用菌产业扶贫寄予厚望,对发展真菌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的有效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对科技研发水平给予高度评价,鼓励禹宗本再接再厉,把食用菌产业做大做强,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心声:让食用菌产业成为河南名片
禹宗本表示:“省委、省政府始终把食用菌产业化作为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这是老百姓的福利,也是行业发展的机遇。”
近年,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年末,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达520万吨,总产值391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1.6%和15.6%,居全国首位。
“遗憾的是,一直以来,河南省食用菌产业没有食用菌品种认证机构,缺乏香菇文化,餐饮文化和市场文化宣传力度不够,也没有具体的政策措施来推动产业发展,导致其多元化发展势头较弱。”因此,禹宗本建议:引导公共项目和企业资金投入基础性研究,建立产、学、研协作机制,在大专院校或农业厅组建食用菌品种认证机构,推动食用菌育种材料和育种方法的创新。食用菌设施装备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逐步缩小生产设备、装备技术水平与日韩和欧美的差距,为实现“一带一路”、“走出去”奠定基础。同时,加快综合性食用菌园区建设,促进食用菌栽培种植、保鲜加工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挥各地域资源优势,形成一大批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定位清晰和后续潜力丰富的特色区域,提升产业综合效益,为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