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广昌)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3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食用菌“安全过冬”全知道

    姜性坚:30年艰辛为菇农

    发布时间:2018-08-2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凌晨三点的香格里拉,农民们趁着雨季到山里采摘松茸,他们往往要走一公里路才能找到一朵松茸。而在湖南永州的食用菌车间,什么时候给菌种喷水,一次喷多少水,员工用手机就可以调控这些生产流程。
        同样是食用菌产业,香格里拉菇民是靠天吃饭,永州车间员工则是标准化生产。湖南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历史并不长,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才开始驯化野生草菇,为何这里的菇农能免去长途跋涉的艰辛,实现自动化生产?这一切与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研究员姜性坚都有关联,这位质朴的食用菌专家,风雨兼程三十年,给三湘大地万千菇农送去技术,让农民的脱贫致富路越来越宽。 
        1982年的夏天,姜性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湖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蔬菜专业。大三那年,杨曙湘副教授成为他的毕业论文导师。杨曙湘是国内研究食用菌的专家,自然也就成了姜性坚在该领域的启蒙老师。当时实验室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完备,仪器和操作方法都很原始,但杨曙湘对学生的要求却很严格。面对简易的环境和严苛的标准,姜性坚没有任何怨言,他坚持每天早起挑水,把实验室打扫得一尘不染。每次做实验,他都是最积极的那个,有时为了等一个实验结果,饭都顾不上吃。姜性坚的大学生涯就像一场修行,虽然十分辛苦,但是为他后来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学生的刻苦和勤奋,老师都看在眼里。1986年,经杨曙湘推荐,刚刚毕业的姜性坚顺利入职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这一待就是三十年。
        八十年代研究所人手不多,上上下下只有27人。姜性坚把读书时刻苦勤奋的钻研精神带到了这里,从菌种培养到基地建设,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开发,积极主动的做事风格让他获得了全所上下的肯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工作四五年后,姜性坚开始自主研究课题,当时他的第一个课题是驯化鸡腿菇。人工驯化食用菌的首要任务是去除毒性,只有保证食用菌安全才能进入市场。为此姜性坚做了几百次实验,并用各种检测手段验证鸡腿菇的安全性。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终于培育出了可以人工栽培且无毒的鸡腿菇,姜性坚激动地联系卖场,可结果老百姓并不买账,没人愿意做“第一个吃鸡腿菇的人”。无奈之下,姜性坚“以身试菌”,向大家证明新品种的安全性,“做我们这一行的,必须对老百姓的食品安全负责”。
        三十年间,姜性坚主持和参加国家、省、市科技攻关课题10余项,选育出了杏鲍菇、紫木耳、白茶树菇等新优品种7个,把鲜美的食用菌送到了家家户户的餐桌上。
        记者到达姜性坚办公室的时候,他正在给平江县的一户菇农设计厂房。门窗朝向哪边最合适,墙体几米高最通风,屋顶用尖顶还是平顶,每个部分要用哪些建筑材料,姜性坚跟他的助手一项一项确定着设计细节。 “如今,农民们只要想种食用菌,首先就会向我们研究所咨询。”姜性坚自豪地说,“农民需要什么技术,我就研究什么技术。” 作为新兴高效农业,近年来人工培养食用菌成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栽培普通品种的食用菌,一亩地需投资两万元,一季可以收入五六万元,一年两季产值就过十万元。虽然收益颇高,但食用菌对环境的要求也很高,水、空气都不能有污染,通风要及时,温度和湿度都要控制好,栽培用的原料也要足够有营养。曾经有许多农民不重视标准化生产,没有落实技术,仍然按以前“靠天吃饭”的思路种食用菌,结果亏损不少。这些年,姜性坚经常去到各市州的农村,免费帮助农民们解决种植技术问题。
        刚开始去农村,都是村里的干部骑摩托车,载着姜性坚去农户家。跑了几回之后,姜性坚觉得这样耽误村干部的时间,于是干脆每到一个地方就找村委会借辆摩托车,自己骑车去农户家。无论是田间的小道,还是崎岖的山路,都留下了一条条摩托车痕,骑车摔跤也是常有的事。1998年的一天,刚下过大雨,乡间的土路变得十分泥泞,姜性坚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去找菇农,没想到轮胎突然打滑,连人带车摔进了一旁的农田里。姜性坚浑身都是泥,多处擦伤,疼得爬不起来。“当时整个人都很狼狈,幸好有个农民路过把我扶起,虽然他都不认识我,但还是热情地带我去他家洗澡、换衣服、擦药。农民朋友真的太热情了!”姜性坚回忆道。
        每年的3、4、9、10月是食用菌生产旺季,也是姜性坚一年中最忙的时候。“天没亮就出门,天彻底黑了才回去,我总想着能多去一户就多去一户,因为他们都等着我过去解决问题。”在长沙县春华镇,农民王增一曾经因病致残,家人为了给他治疗,花光了所有的积蓄。2006年,姜性坚来到王增一家,给他送来食用菌栽培的各种资料,告诉他怎么搭棚子、买菌种。到了生产时节,姜性坚又来到他家,手把手指导他如何出菌。为了帮王增一解决问题,姜性坚来来回回跑了多次,没收取任何费用。勤劳的王增一很舍得钻研,慢慢发展起了自己的厂房。仅仅十年的时间,王增一买了小汽车,建了新楼房,从当初的因残致贫户变成了镇里的“冒尖户”。
        走访农村之余,姜性坚还出版了食用菌育种、栽培、加工等技术专著5本,发表论文10余篇,撰写科普文章100余篇,从多个渠道推广食用菌产业,传授食用菌知识。
        过去,人们普遍不看好食用菌这个产业,研究所常常因为科研经费不足,只能做一些小课题。现在,随着食用菌品种越来越多,整个行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姜性坚开始思考和研究食用菌规范化、工厂化的问题。
        食用菌生产的环节很多,原料、土壤、水等都可能遭到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污染,如何生产出符合安全标准的绿色食品,是让所有菇农和技术员头疼的问题。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姜性坚带领团队研发了许多重金属、农药残留的防控减损方法,比如离子竞争吸附控制技术、添加包埋剂等。不过,虽然使用这些技术能一定程度减轻污染,但在整个生产经营流通过程中,由于杀虫、保鲜、防腐、物流等环节把控不严,食用菌依然可能被污染。因此,姜性坚坚持规范生产流程中的用药和操作,还参与制定了湖南省食用菌地方标准4项。
        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饼干、方便面、酱料中都添加了各种香味诱人、氨基酸丰富的食用菌,食用菌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原始的人工种植生产逐渐满足不了大批量的订单,因此这些年湖南省涌现了一大批食用菌工厂。作为省科技人才库专家、“三区人才”专家,姜性坚一直在探索食用菌工厂化的道路。“以前栽培食用菌,只要懂一些简单的电和机械就可以,后来出现了弱电系统和智能控制,比如果秀公司的生产车间就能用手机终端控制。现在,有些工厂还打算引入云计算和大数据,对每个菌孢进行标识,扫描一下就能追溯到它的产地。科技对这个行业的渗透越来越深了。”姜性坚感慨。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环境,他始终有一种焦虑感,国际上出现什么新技术,他第一时间去了解,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会花大把时间研读专业书籍,还会虚心向其他专家请教。
        “湖南食用菌产业的水平跟欧美、日本还有很大差距。我希望尽自己所能,让这个差距再小一点,也算是没有辜负农民朋友对我的这份情谊。”姜性坚说。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