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尽管室外骄阳似火,暑气逼人,但在义乌市佛堂镇六石村的义乌龙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海鲜菇栽培车间内,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凉意阵阵、雾气升腾,一瓶瓶放置在栽培床上的海鲜菇亭亭玉立、洁白迷人,引来在场观摩的专家、种植大户们的一片赞叹声。原来“食用菌固体液化菌种产业化集成示范”新技术成果应用现场会正在这里举行。来自全省食用菌主产区的技术人员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产业带头人和项目团队人员共90余人参加了观摩会。
据悉,现场观摩的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食用菌团队,专门为义乌龙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量身定制的工厂化生产海鲜菇和杏鲍菇的菌种繁育新工艺。该工艺包括了1套200升液化菌种稀疏罐、2条半自动接种流水线,可满足日生产1.8万菌袋所需的菌液供应。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新工艺每小时可接种6000袋,接种工效提高了5倍,接种成品率达99.5%;同时,可节约接种环节的生产成本50%以上,缩短培养周期30%,每袋产鲜菇550-600克,产量提高15-20%,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与会代表和相关专家、生产企业主表示,这项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强,对菌种高效繁育和安全性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技术保障作用,促进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发展。公司总经理丁奇文高兴地说:“液化菌种新工艺彻底解决了以前采用固体菌种所导致的接种工效低、成品率差、产品质量控制难的问题。如今使用液化菌种,每天稳定生产菌袋1.2万袋,日产量达6吨,且生产的鲜菇产量高、质量好,没有任何污染,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经营效益。”“食用菌固体液化菌种产业化集成示范”项目是浙江大学农学院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团队历经近10年研究而取得的成果。该成果对食用菌种的种性保持、品质形成和高效繁育等菌种产业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食用菌菌种繁育上取得重大突破,属原创性成果。目前,该研究团队已建立起一个集育、繁、检于一体的液化菌种培育中试实验车间,年培养能力10万瓶,相当于一家年产1000万瓶常规固体菌种的大型菌种厂,可满足1亿瓶(袋)各类食用菌的栽培所需,为浙江省食用菌种源安全提供源头保障。据统计,2013年至今,液化菌种新工艺在义乌、开化等地,已在金针菇、杏鲍菇、秀珍菇、香菇、黑木耳、猴头菇、灵芝等菇种中累计推广数量达1500多万袋,新增产值约7500多万元,显示了其在产业化应用中良好的发展势头。
食用菌是浙江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去年全省食用菌总产量近70万吨,总产值57亿元。过去主要采用传统的固体菌种繁育工艺和人工接种法。菌种退化、错种等生产事故严重制约了食用菌集约化、工厂化生产的发展,液体菌种的使用将推动浙江省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 陈再鸣 何伯伟与会代表在参观液化菌种新工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