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双孢菇生产车间,5座500平方米的冷鲜库,机械化上料,标准化采摘,规范化种植……眼下,记者走进位于陕西省淳化县十里塬镇的福缘社区,只见员工正忙于双孢菇采摘、分筐、上市等工作。据了解,经多年发展,社区居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少人在家门口的福缘农业产业示范园与食用菌结了“缘”,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这缘分背后,与咸阳江之塬农业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产业扶贫是分不开的。据了解,在苏陕扶贫协作的契机下,江之塬承建了淳化县十里塬镇双孢菇项目,带动当地贫困户再就业,探索出一条“园区+企业+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
于拥军是江苏盐城滨海县人,小时候跟着父亲在陕西长大,即便后来回到了盐城打拼,心中对陕西这“第二故乡”仍有着深厚的感情。2017年7月,于拥军来到淳化县考察,本想投资光伏产业的他,却因地域保护等因素,项目没做起来,反倒是在考察过程中,招商局领导介绍的食用菌行业让他眼前一亮。由于老家有江苏省内最大的食用菌基地,所以于拥军对这个行业有一定了解。
当年,陕西的食用菌行业还没有成规模、标准化生产,市场需求量很大,供应商却只能从外地进货。淳化县政府高度重视这次项目洽谈,希望通过招商引资建厂,既填补了省内食用菌标准化工厂的空白,又能带动当地贫困户再就业。
当来到十里塬镇实地考察时,于拥军坚定了信心,通过镇书记的详细介绍,他将福缘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园址定在了此处。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与淳化县招商局的负责人一起调研食用菌种植。回来后,在县政府、十里塬镇政府的帮助下,2017年8月21日,于拥军注册了咸阳江之塬农业有限公司。
谈起当初那段经历,于拥军充满了感慨,政府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优越的营商环境,他更加不能愧对这份信任和帮助。他一边不断学习取经,带领公司全力以赴搞种植、跑市场、建厂房车间,一边不断实践验证,摸索适合企业发展的路子。从建平菇种植大棚,到建双孢菇生产车间、建冷库,根据市场需求再扩大种植规模,福缘农业产业园功能逐渐丰富了起来。每天,约有1200筐平菇、1.5吨~2.5吨双孢菇从这里产出,成为寻常百姓餐桌上的美食。
“3年工厂边建边产的积淀,今年江之塬公司开始发力,投产已满负荷运转。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我也深感责任越来越重。”于拥军介绍介绍说,并表示,在产业链上,他着力发展食用菌深加工产业,建成食用菌种植、收购、包装、分拣、加工、配送、销售等产销衔接、供需匹配的供应链,带动咸阳食用菌产业降本增效、绿色发展和创新转型;在市场方面则打通线上与线下销售,公司自建微商、直播等线上平台,线下开展宣传、销售和服务工作,拓宽市场渠道。同时进军国际市场,积极发展出口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延伸销售供应链渠道;在产品种类上,经过前期市场调研,公司即将推出蘑菇酱和蘑菇脆片,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市场需求。
据统计,如今,江之塬公司双孢菇年产1400吨,平菇年产1000吨,年总产值超过2000万元。未来公司还将筹建一个800平方米的食用菌深加工车间,同步建立同等规模的食用菌种植基地。
在带好企业谋发展的同时,于拥军也积极响应国家“万企帮万村”的号召,承担社会责任,与扶贫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苏陕扶贫协作的支持下,援助的270万元双孢菇项目资金作为贫困户的股份入股到江之塬企业,每年按照10%的比例给贫困户分红,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可以入产业园挣工资增加收入。结合淳化的实际情况,江之塬农业摸索出了一条“园区+企业+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每年可吸收采菇工20~30人,做料上料喷水杂工20人。依靠食用菌全产业链,江之塬开展就业扶贫、技能培训、产业分红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目前已带动贫困户650户,提供扶贫岗位150个,带动贫困户年增收2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