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陕西师范大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到省会城市高中教学能手,再到如今的返乡创业青年,每个人生阶段的孙千钧都如同她的名字一样“字字千钧”。凭借时代新青年的冲劲,她种菌菇、搞科研,尽最大努力做好每个阶段的人生答卷。
从教学能手到“菌种专家”
“好好的高中老师不当非要跑回来自己创业,那大学不是白念了!”当听说孙千钧要从大城市回到南郑区的大山里种植滑子菇时,不仅家人反对,连亲戚朋友都觉得这姑娘是在胡闹。
为何要回乡创业,孙千钧说这还要源于硕士研究生毕业时的论文课题研究。她告诉记者,自己的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就是食用菌,并为了配合论文课题注册了同心创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成都工作期间,更是利用闲暇时间继续自己的专业研究,并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了论文。最终在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鼓励下,决心回乡创业。
2019年踏上返乡创业之路的孙千钧,短短数月往返了全国多个省份,考察了63个农业项目。在无数个彻夜难眠的抉择中,她最终选择了适合陕南地理、气候环境的食用菌滑子菇种植项目。同年9月,她引进滑子菇20万袋,带动周围农户入园务工。为了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她创新管理方式,将传统的“计天制”改为“计件制”,让农户务工更灵活。
“种植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菌种的培养环境、时间都有很高的要求。当时为了寻找适合菌种培养的海拔、湿度、温度等,我找了很多地方最终确定在气候比较适合的武家沟村。但即便是这样,我们必须在每年11月开始培养菌种,10个月后才能保证种植。”孙千钧后来就开始思考,能不能研究一种方法突破环境对菌种培养的限制。说干就干,她在2019年底踏上了前往哈尔滨的列车,在那里的食用菌研究所实验室里一待就是几个月。功夫不负有心人,她首先在全国突破创新出了液体菌种,将原来的人工自然环境培育菌种的方式变为自动化电脑控温控湿控氧的方式。
她告诉记者,这种液体菌种将原来传统的培养皿到试管到玻璃品种再到菌包的三级人工接种方式,直接简化为液体菌种发酵罐技术。“这个技术中唯一的人工流程,就是给发酵罐插上接种管这一个动作。”这不仅仅是减少了人工,电脑自主控制发酵罐温度、湿度、光照、氧气等,又突破了菌种培养环境的限制,这就意味着一年四季随时都可以培养菌种。就这样,孙千钧从教学能手变成了“菌种专家”。
小小滑子菇 致富大产业
“既然我决定扎根农村带领大家一起致富,那我就是大家伙儿的领头雁!”孙千钧说,别看她在村里年纪不大,可有“威望”呢。在她的努力下,武家沟村和临近的龙池村很多人都开始种植滑子菇。为了减轻群众的生产成本,她将公司搭建的标准化种植大棚和各类生产设备低价租给大家。“说是租,其实也就是象征性地收一点水电费,最主要的目的是激励大家的种植积极性
在她的鼓励和支持下,村里不少群众根据实际情况按种植大棚划分自发形成了种植小组,每个小组确定小组长,有问题统一汇总后小组长和孙千钧及公司沟通。这样既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管理成本。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大家自主性更强,积极性也更高了。
如今,孙千钧带领大家铆足干劲种植滑子菇,她还打算利用液体菌种培育不受环境限制的优势,谋划羊肚菌、扇贝菇、鹿茸菇、大球盖菌等多种食用菌的种植。她说,她的梦想就是让种植基地里的食用菌大棚里,一年四季都种满食用菌,让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