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一个以林为主的山区县,南北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发展食用菌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新县大力发展羊肚菌等现代食用菌产业,实现了从零散种植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巨大跨越,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2023年以来,新县陡山河乡立足生态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紧扣“党委统办”模式,坚持以羊肚菌产业为龙头主导乡域产业发展,深入挖掘资源潜力、激发经济动力,突出“特”的属性,提升“产”的效益,让特色产业助力产业振兴,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聚焦目标定位,找准发展思路。对全乡资源存量、产业现状、发展思路深入分析,坚持“重点发力、全局突破”思路,通过外出考察招商,招引本土在外企业家返乡创业,以羊肚菌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发展,带动乡村产业“全面开花”。一是高位推动。制定《陡山河乡羊肚菌产业发展规划》,分类制定中长期和短期发展目标,一期投入资金800万元,流转土地200亩,与上海慧羽森众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建设,建成柳林河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建设高标准控温种植大棚120个,第一批作物种植已全部完成。二是高效组织。组建羊肚菌产业发展专班,明确科级干部带队,抽调乡村干部6人专职负责基地筹建、育苗、生产等全程服务。将羊肚菌产业发展情况定为党政班子联席会固定议题,每周听取1次相关情况汇报,确保掌握“一手资料”,为产业发展实时做好克难排阻保障。三是高频联动。在基地育苗、播种、管护等关键环节,要求各村派出1名村干部或1名综合素质、发展潜力相对较好的致富带头人到基地全程“跟班学习”,通过“帮带学习+亲自实践”的跟班学习模式,让更多群体掌握羊肚菌种植先进理念和技术,为产业全面铺开夯实人才基础。
创新多维机制,凝聚发展合力。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化“党建+N”模式,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一是模式上坚持“党委统办”。乡党委统筹负责项目的沟通洽谈、产业引进、配套设施服务等前期工作,基地建成后由乡办企业山河生态林业有限公司与正盛合作社签订合作协议,各出资50%负责该基地全部投资,山河生态林业有限公司资金来源于各村集体经济,根据各村集体经济收入和资金存量情况,引导各村利用集体经济参与产业发展,正盛合作社具体负责基地日常生产与商品销售,取得利润后,再由正盛合作社根据资金投入比例对各村进行分红。二是种植上采取“轮作增产”。利用土地“空档期”,采取“羊肚菌+N”季节轮作模式,在每年的10月至第二年3月份种植羊肚菌,4月至9月种植水稻或其他粮食作物,让有限的土地资源能反复获取收益,达到“寸土寸金、地生黄金”目的,最大限度实现土地高效利用,做到“人田两不闲”,拓宽增收致富渠道。三是管理上力求“精益求精”。同河北科学院羊肚菌资深专家贾乾义团队签署合作协议,按照平均亩产不低于1000斤支付技术管理费,加强羊肚菌优质丰产技术推广,组织该团队技术骨干2人全程驻地指导,对育苗、施肥、生长等全环节实时监控,为羊肚菌种植提供优质技术服务,促进羊肚菌种植基地提质增效。
致力延链补链,赋能乡村振兴。围绕种植、养殖、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营销等程序,加快培育环环相扣的全产业链,强化政策扶持、项目支撑,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培树品牌,持续壮大现代农业产业链,增强乡村振兴发展后劲。一是规模上“扩面”。在“党委统办”模式下持续发展柳林河村规模化羊肚菌种植基地,同时要求辖区15个村(居)根据自身资源、资金实际,2024年各发展不低于100亩以上的特色产业种植,以“多点开花”之势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二是发展上“提质”。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实现由“原字号”向“深字号”的转变,在自主种植基础上,投入资金420万元建成羊肚菌加工厂,完善冷冻、烘干、加工、冷链物流等全“链”要素,打通农产品加工技术关键环节和瓶颈制约。谋划建设菌产业文化园、电商直播基地、农场品集散展销中心等全流程元素,推动农产品由“初”转“精”,提高产品附加值。三是助农上“增效”。深化运用“双绑”机制,引导广大农户以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入股合作社,从事种植、采摘、运输、销售等工作,通过土地流转、保底分红、务工就业、反租倒包、二次分红等方式实现增收,实现强村与富民“双赢”。共带动40余名周边农户增收致富,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