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胜利闭幕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菌蚕两用大棚“3+1”模式高产高效生产技术

    发布时间:2002-05-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惠民县蔬菜办 白相永 刘德军 魏集镇菌菜办 谭荣贵 惠民县县府调研室 孙学森 李长宝 一、什么是“3+1”模式? 所谓“3+1”模式,就是每户发展3亩桑园建设一个长25米,宽8米的标准两用大棚,冬春种菇,夏秋养蚕,一棚两用。 二、技术要点 养蚕从每年的5月10日-20日开始,至10月20日结束,共养4批,三亩成龄桑园全年可养蚕8张以上。(技术措施略) 香菇生产安排在当年的11月份进棚,来年的5月上旬结束,此大棚规格为25×8米,即200平方米。具体步骤是: (一)备料 主料选用硬质阔叶木屑,在8月20日前粉碎晒干。我们原先选用的主要是苹果木屑,实验成功与桑树枝条混用做主料后,现在很多农户都将主料配方更换,充分利用桑园每年两次平茬修剪下的桑条这一资源优势变废为宝,大大降低了成本。 木屑以0.8毫米以下和1.7毫米以上颗粒占20%,0.8至1.69毫米颗粒占60%为宜。 麦皮是香菇栽培中常用配料,它对改变培养基的碳、氮比,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增加产量起着重要作用,一 般用量占培养基的20%左右,应选用新鲜、不霉变的大叶麦皮。 熟石膏占培养量的1-2%,它以给香菇提供钙、硫等营养元素,还可调节PH值,防止碱性偏高。 栽培袋采用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规格为15-17×65cm。 棚膜选用无滴或半无滴膜,厚度以0.07-0.08cm较好。 (二)配方 1、桑条木屑39%+苹果、梨木屑39%+麦皮20%+石膏1%+糖1%。 2、苹果或梨木屑78%+麦皮20%+石膏1%+糖1%。 (三)拌料 料水比1:0.9-1.2,含水量60%左右为宜,PH值6-6.5。 拌料装袋时间为8月20日至9月15日。先把木屑堆成山形,然后将石膏粉、麦皮撒于木屑堆上,多次搅拌,直到拌匀为止(一般翻动五次以上),再将溶于水的蔗糖随水与干料混合,充分拌匀。 (四)装袋 装袋时松紧要适度,不可收的过紧或过松,一般每袋装湿料2.6千克左右。装袋时间应尽量安排在气温较低时,避免中午气温高时装袋,并根据装料速度搅拌,以防气温高时因装袋时间过长导致培养料变酸。采用双层袋可明显减少污染率。 (五)灭菌 一般要用常压灭菌,菌棒进入灭菌灶后,堆机械四周或中间要留出一定空隙,以利升温。这里应注意的就是升温要快。灭菌时间要根据灶内温度100℃的时间要达到20小时。 (六)接种培养和转色 接种室应选密封性好的干净房间,在接种前6-7天把所有接种用具、菌种放入室内,用高锰酸钾与甲醛密闭薰蒸10-12小时(用量是每立方米用36%甲醛17毫升,高锰酸钾14克)。接种选在料温降至28℃后进行,时间应在早晚低温时。接种人员衣服必须干净,用70-75%的酒料消毒并带医用手套。采用3-5人分工协作的办法。用种时把栽培种料面上层2厘米的培养基挖去。菌种可掰成小块,不要掰碎。一般每个菌棒打直径1.5厘米左右的接种穴5个。注意接种时要让菌种与料紧密结合,并使菌种稍高出穴面,以利防杂菌危害。整个操作过程越快越好。 为减少污染,培养应与接种同室,接好种后菌袋以“井”字型排列,最多可放10层。摆放时,接种口要朝侧面不受压。每垛之间有一定距离,以方便倒垛。摆放完后通风3小时左右,以后可通过通风使温度控制在22-25℃之间,不得超过28℃。此后7天内不要搬动菌棒。7-10天后,当菌丝开始向周围生长时,要进行一次倒垛,垛与垛之间可留20厘米左右的空隙。倒垛后,高度不宜超过8层。倒垛时发现感染杂菌的菌棒要单独摆放,视情况处理。倒垛每7-10天一次,当菌丝达到直径8-10厘米时(菌块周围),在菌丝部位扎孔透气,深度以不刺破培养料为宜。当菌丝长满袋10天后,进行第二次扎孔,这次扎的要深一点,孔要大一点。扎孔后2天内料温可升高2-3℃,要注意检查,加强通风换气,防止室内温度过高。此后,应加强管理,结合倒垛,发现有瘤状突起时适当增加光照,促进原基形成的转色,这时温度是23-25℃。 (七)脱袋排场 当突起菌蕾长满袋,转色达到袋的2/3以上时进行脱袋排场。建畦时,畦宽1.3-1.4米,畦架高度为离畦面33厘米,每排可摆放8个菌棒。入棚前可在畦内浇一次水,一般2-4千克/平方米,可根据土壤湿度增减。入棚后打孔,方法是在菌棒顶部用一根带尖6#钢筋打深40厘米左右的洞(不可打通)。入棚2天后脱袋,脱袋时避免阳光直射。脱袋后的菌棒排于菇畦内,相互间隔3厘米,与地面成70-80°夹角。排完后扣上小拱棚,盖紧薄膜。脱袋后3-5天(温度高时3天,低时5天)再通风。结合通风揭膜喷水,促菌丝倒状。通风时要先通小棚,通完小棚后再通大棚一次,以充分换气。 (八)催蕾 将温度控制在白天25℃,晚上7-12℃,并结合喷水,形成冷热,干湿刺激,很快便长出第一批菇蕾。 (九)出菇阶段 1、秋冬季管理:此时以保温为主。第一茬一般在脱袋后7天左右出现,长至7-8成熟时采收,在早8点前进行完。采后立即喷水,凉10-15分钟,待菌棒水沾手时再盖上小拱棚,然后通风。这茬的采收时间一般在10天左右。 采完第一茬通风一天后给菌棒注水。注水时压力不可太大,以免损伤菌棒。注水后约7天左右,第二茬菇出现菇蕾。以后各茬管理大致相同,只是各茬转换时通风时间应逐步加大。 2、春季管理 对产量较高,菌棒变软,且弯曲较大的,可进行浸泡,浸泡后还可出两茬菇。浸泡应在上潮菇采完,凉晒7天后进行。 浸泡方法:在棚中部建一坑,大小长短视菌棒多少而定,四周切直,铺上一块薄膜。排放前横向在菌棒上打3个孔,要扎透,这样4-6小时可浸透。排满后,在菌棒上面放一层薄膜,先向上面放水,放20厘米后再向坑内注水,这样可减少菌棒断裂。 浸泡后,将菌棒倒置排在畦内,半小时后扣好小拱棚,温度控制在20-22℃之间,每天通风换气1-2次,每次1小时。这样,6-7天后出现菇蕾。温度高于23℃时,可利用早上低温时喷洒冷水降温,以促进下一茬菇的原基形成和出菇。 采收两茬菇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那些营养消耗将尽的菌棒、菌丝已无活力,长势也很弱,可结束这茬栽培。 对那些前期产量较低或一般,且营养消费较少的菌棒可继续浸泡或注水出菇。采用广温型品种的甚至可越夏采收至秋季。 三、效益分析 2001年,我镇共养蚕14723张,产鲜茧423552千克,收入6861620元,亩产值1293元。 全镇1441个食用菌大棚共投料4143吨,预计可产食用菌5000吨以上,可实现产值800万元以上,户均7000元。其中,仅邵家村50个大棚,到目前已产香菇180吨,收入52万元,户均1.04万元。邵珠刚所管理的大棚,投料6000斤,已产香菇6300斤,收入1.2万元。现仍产量很高。预计该村今年户均收入可超过1.4万元。 四、结论 “3+1”模式,利用大棚春秋季节养四季蚕,解决了因养蚕而带来的房屋紧张问题,同时节省了用工,利用冬春时间养一季香菇。这样充分利用了大棚时间空间及本地原料资源和劳力资源,使有限的土地上,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能够促进桑蚕和食用菌产业共同快速发展,即能促进农民增收,又能增加财政收入,是高产高效的一种最佳模式,应大力推广。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