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六项工作措施
发布时间:2002-12-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一)坚持规划先行,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指导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按照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产业政策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的加工企业示范项目,通过技术改造,扩大生产加工能力,防止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2002年,我部制定了《全国主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明确了今后几年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产业、产品、地区发展重点和主要措施。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这个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出本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要特别重视对县级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在全国和省级规划的指导下,协调县域之间产业和产品的分工,选准各地的主导产业。同时把来自各个方面的扶持措施通过区域规划整合,提高项目和政策的实施效果。
(二)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组织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行动计划
从2002年开始,农业部在全国组织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行动计划。通过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一体化示范项目,发展一批上规模加工企业,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建设。示范项目建设主要是在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上选择一批加工企业,在基地建设、科研开发、技术改造、营销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使其形成与优势产品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配套加工能力。加工布局的安排是: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大豆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长江流域优质油菜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中原地区牛羊肉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奶业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环渤海湾地区和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中南、西南地区柑橘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沿海及重点江河湖泊流域优质水产品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茶叶主产区优质茶叶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
(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科技进步水平
组织编制和实施农产品加工业科技进步规划,明确科技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把研究开发任务落实到项目,落实到科研单位和人员,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争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加强科技项目和资金的整合,在农业部与有关部门正在实施的科技攻关计划、科技引进计划、跨越计划、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和丰收计划等项目中,加大农产品加工业的科研经费投入。密切关注和向企业推荐科教部门和其他研究机构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的新成果,国家在成果转化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鼓励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设立科技发展基金,增加新产品开发费用和风险调节基金的提取,建立科技开发中心,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培养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的技术、管理、贸易及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专业人才,开展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逐步推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劳动用工制度。
(四)继续抓好基地建设,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优质专用的原料
按照构建农产品原料保障体系的要求,今后的商品基地建设要加强配套协作,把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种子工程、无规定疫病区等方面的项目建设与原料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建设合力。要大胆创新、积极控索,在农户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鼓励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订单等多种合同、合作方式,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兴办稳定的农产品原料基地。
(五)进一步搞好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
在农业信息体系建设的整体框架内。建立“农产品加工信息网”,积极支持和鼓励各地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和农产品加工的大型骨干企业上网。加强农产品加工信息的综合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以开放共享的形式及时提供国内外最新的信息。同时,切实抓好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建设。农业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认真抓好农产品加工业的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及各类专业协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规范管理,使其遵从市场规则,贴近企业需要,转变服务内容和工作方式,成为农户(基地)一加工企业一市场之间有效衔接渠道,维护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中各个方面的利益。
(六)切实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部门和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业的领导和支持。通过广泛宣传,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新形势下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坚定树立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就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就是扶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形成全社会重视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氛围。结合本地实际,主动研究并向地方政府提出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动员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 (摘自中国农网)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