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设限菇农遭殃
发布时间:2003-04-1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今年4月23日,日本政府不顾我国强烈反对和交涉,对包括香菇在内的三种中国农产品进口临时限制。作为全国香菇主产地,日本的设限给我市食用菌产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给全市的经济造成很大损失,同时,由于原来从事香菇及其相关行业人员的失业和减收,也给社会稳定等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 香菇生产面积大幅度下降。由于日本设限措施公布时间正值香菇开始制棒、接种,而结束时间是生产季节刚过(常年主要生产菌棒时间为4月下旬—6中旬和9月上旬—10下旬),因此,许多菇农认为“日本人不要香菇了”,不再继续从事香菇生产。据统计,到6月底,全市实际接种量仅为去年同期的46%,由此而减少产量21.3万吨(鲜),菇农减收8亿袋,减幅48%,鲜菇产量减少25盛开吨,产值减少9.5亿元以上。
二、 夏季香菇失管,菇农业情绪低落。夏季(4月下旬—5月中旬排场,5月底—10月底出菇)在4月底前已完成制棒过程,听到日本设限消息后,菇农育菇信心倍减,生产上出现了严重的失管现象。据对舒洪镇调查,全镇260万袋夏菇,烂棒已达95万袋,占36.5%,烂棒比例比常年高出7倍左右,到7月15日止,采收香菇仅180吨,单产为常年同期的25-30%,菇棚倒塌6个计5300㎡。初步统计,全因失管而造成经济损失达2.5亿元以上。
三、 受香菇价格波动,其他菇品价格全面下跌。据调查,今年5-6月份,内销香菇价格持续下跌,带柄小菇最低价曾达10元1.5公斤的历史最低价,13种菇类干、鲜品均全面跌价,跌价幅度(较上年同期)15-75%,如杏鲍菇干品从上年的120元/㎏跌至55元/㎏,鸡腿菇从12元/㎏跌至3元/㎏。由于菇品价格全国暴跌,也绰起蔬菜类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从而在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农民的利益。据推算全市因菇价暴跌,5-6月份损失达二亿元以上。
四、 香菇相关行业及第三产业受损严重。由于突然宣布日本设限消息,许多工作已无法采取对应措施。6月份“许可证”到期的31家菌种场中,仅有6家提出换证申请,其他25家菌种场均打算关门。运输行业也因此遭受巨大损失,全市5-6月份较去年同期减少食用菌原材料及菇品运输16万吨,减少运量达550万t·km。食用菌筒袋、机构设备制造企业均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主要产区的饮食、服务业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五、 出口鲜菇收购点纷纷关闭、拆除,设备贱卖。由于5月份后已不是香菇出口主要季节,出口量与常年相比没有大的差异,但一些出口企业纷纷调整鲜菇收购网点,特别是小企业、个体户,冷库等设施已经拆除,设备迪斯科卖,5月份后关闭、拆除冷库近100座,冷库库容减少20%,原值14000元/套的制冷机组,7月上旬仅卖3000元。
六、 大量菇农失业,从事香菇及其相关待业的人员普遍收入减少。今年香菇面积缩减,相当于减少11万个菇农的劳动量,根据有关县的调查推算,5月份后,全市4.5万香菇从业人员和变相失业,香菇从业人员90%以上收入减少或根本没有收入。5月份外出找工作的,因找不到工作6月份已大部分返乡,数以万计的菇农的生产和生活都面临严峻问题。
七、 地方财政收减少。因香菇生产量减少,理论计算减少农特税收入8000万元以上,实际征收(按0.04元/棒计)将减少农特税1300万元,减少育林费收入400万元,减少营业税等到1500万元。
综上所述,今年我市香菇生产直接经济损失将达12亿元以上,原因可能有其他因素,但日本的设限无疑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其影响已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生产必须通过三年的努力方能基本恢复。如果日本政府一意孤行,我市通过15年精心培育而成的香菇产业,将有可能毁于一旦。为此,我市的24万菇农和食用菌工作者,对日本政府做法表示强烈的不满和愤怒,同时希望我国政府给予坚决反击。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