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2023第五届全国(嵩县)香菇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食用菌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

    2023第五届全国(嵩县)香菇产业创新发...

    恶劣气候下食用菌防灾减灾措施

    恶劣气候下食用菌防灾减灾措施

    中国·蓬溪第22届全国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胜利闭幕

    中国·蓬溪第22届全国食用菌新产品新技...

    野生蘑菇,防毒指南

    野生蘑菇,防毒指南

    大球盖菇——素中之荤

    大球盖菇——素中之荤

    全国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闭幕

    全国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闭幕

    聚焦农村新走势——渐行渐近的六大转变

    发布时间:2003-05-2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首先了解农村的发展趋势。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农村正在发生六大转变。 土地问题向就业问题转变 当前,数以千万计的农民正跳出土地去谋求发展的新空间。这股洪流推动了大规模跨区域流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才能挣到钱,挣到钱才能消费,有消费才能拉动生产,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而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这个循环过程中得以不断提高。所以说,让几亿农民充分就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尽管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但在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农民自身的努力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 中国农村社会发展与变革的历史,是围绕农民与土地这对矛盾展开的。其中,农民要土地(耕者有其田)是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巩固,我国农村的土地问题已基本解决,农业生产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在这个新的平台上,就业问题正在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矛盾。对许多农民来说,土地正逐渐淡化其作为生产资料的功能,变为他们“最后的保障”。农民与土地的主要矛盾,已从农民要土地、要生存,变为农民要走出土地,要就业、要发展。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城乡分割向城乡统筹转变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在特定历史阶段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目前这种制度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障碍。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大批农民自发地进入城市,并找到了适合自己、方便他人的就业岗位,城乡壁垒正被民工潮冲决。 党的十六大根据农村形势的变化,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从中央到地方,城乡统筹的实践不断推进,如统筹发展县域经济、改革户籍制度、善待进城民工、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加快小城镇建设等。这些理论和实践不仅是对“三农”问题理论认识的升华,更是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思路作出的重大调整,顺应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 产品目标向收入目标转变 农业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已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直持续到今天。农产品供大于求的问题,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越来越突出,产品目标正在向收入目标转变。产量指标已渐渐成为统计和参照指标,不再带有指令性和强制性。在“增产增收”的提法中,重心已明显后移到“增收”上。近年来,国家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通过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采取扶贫开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基本指向都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最渴望解决的问题已不再是有饭吃、保证生存,而是有钱花、改善生活。扩大内需也好,城乡统筹也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好,都无法绕开农民增收这个关键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正上升为“三农”工作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传统农业向“知本农业”转变 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其特征是知识和资本的结合正逐步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即由传统农业向“知本农业”转变。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知识和科技加速向农业渗透。近些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农业科研投入,加强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计算机网络成为农产品流通和农业科技知识传播的重要渠道;加快对农业科技力量的培养,强化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素质。同时,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运用工业管理的理念进行农业管理。二是外部资本介入农业。迅速发展、方兴未艾的“三资(民资、外资和工商资本)农业”,推动了农村的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农村社会分工,激活了农村生产力。三是知识和资本的结合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突出的表现是农民企业家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大量涌现,这些人既有一定的科技文化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又有一定的资本经营经验,他们利用知识与资本,对传统农业进行着质的改造。 传统农业是简单劳动和土地的结合,“知本农业”的特征则是以知识和资本为主的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作用优化配置,其核心是技术创新、融资创新和组织创新。 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 这种转变最突出的表现,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流动创业中经受市场经济的洗礼而成为农村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本。以安徽省为例,到2002年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突破1000万,仅流向外省的就达656万人。这种流动创业的巨大意义,不仅在于增加了农民收入(安徽流向外省的农民工每年赚回纯收入300多亿元,相当于安徽全省一年的财政收入),激活了地方经济(300多亿的收入成了激活地方经济的“酵母”,许多回乡创业者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更重要的是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人力资本准备。外出打工的农民进入城市,犹如进入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使他们在行为、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逐步融入工业社会,这是一个对工业化的“实习”过程;他们生活在城市里,工作在城市里,耳濡目染,这是一个对城镇化的“预演”过程;他们在艰难的创业历程中,接受着现代科技和文化的熏陶,这是一个对现代化的“酝酿”过程。可以说,进城创业的磨炼,正使农民由从事简单农业劳动的人力资源,转化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人力资本。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当作宝贵财富,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必将成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支撑。 农民向市民转变 这种社会角色转换的表现,一是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大规模转移;二是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目前,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城镇化率按年增加1个百分点计算,每年就有1000多万农民转为市民,人口转移的高潮正在到来。与此相适应,近年来城乡分割最明显的障碍———户籍制度已发生松动,各地正在采取措施,维护进城民工的合法权益,逐步给民工以市民待遇。从一定意义上说,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历史,也就是农民向市民转变的历史。农民是一种职业,而不应该是身份。从农民到市民,当前的核心问题是要解决农民进城就业、定居和社会保障等问题。从长远看,还要逐步解决农民的思想观念、素质能力和平等待遇等问题。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