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在潍坊
发布时间:2003-06-0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寿光的菜园子,北京的菜篮子”。为了支持北京抗击非典,寿光市从各界捐款中拿出50万元,专门从寿光市高科技示范园、洛城农发集团等市内4个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调集了22.5万公斤蔬菜。5月12日凌晨,17辆满载1万多箱绿色蔬菜的大型货车,从山东省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出发,专程送抵北京。寿光市委书记徐振溪动情地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寿光都要当好北京的菜园子,让首都人民吃上放心、安全、新鲜的寿光蔬菜。”
寿光蔬菜品牌之所以能叫响国内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得益于潍坊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推广。
潍坊,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的《齐民要术》就诞生在这里,推动了华夏农业的发展……千百年后的今天,农业产业化、国际化、标准化的创新之举再次从这片土地上轰动全国,引起国内外农学界的关注。
一个个“全国之最”,使潍坊农业誉满全国。十年间,全市农业增加值由89亿元增加到150.4亿元,增长69%。50个销售收入过亿的企业,10个过10亿的企业,3个过20亿的企业,1个过50亿的龙头企业拉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
农业标准化建设是对我国农业经营理念、运行机制、生产手段、经营模式等进行的一次重大变革,是我国农业的又一场革命。推动农业标准化是当前乃至今后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主题。
美国甜橙泰国米,日本苹果韩国梨……进入新世纪,当我们面对众多涌进国门的“洋产品“时,不得不反思:同样是农业,同样是在辛勤的耕耘,甚至有远远优于外国的气候和土壤,为什么别人就能种出品质优良、价格金贵的产品,我们却只能出售价格低廉的初级产品?原因很简单,那是他们在种植、养殖、饲料、农机、再生能源、生态环境等农业各个领域,贯穿产前、产中、产后各流程的每个环节通通采用了一套叫做“标准化”的农业管理技术!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潍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农业标准化必须在“新”字上搞突破,在“新”字上求发展。潍坊市委书记张传林告诉记者:潍坊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和龙头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三化、三带动”的创新实践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潍坊农业有优势,他们渴望形成更大后发优势。措施是:在产业化之后大打标准化、国际化两张牌,打造潍坊农副产品进入全球市场的“黄金通行证”。5年内,全市标准化种植基地要达到400万亩,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100家以上,60%的农户与龙头企业建立起稳定的产销关系。全市农民仅通过农业收入即能达到较高水平的小康。为进一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潍坊市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与国际接轨、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措施来抓,市、县、乡各级都把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政策制定和协调工作,实施建立“农业标准体系、质量检测体系、执法监督体系”,推行“农业标准化与龙头企业建设、与生产园区建设、与开拓国内外市场相结合”的“一个加强、三个体系、三个结合”的农业标准化建设创新举措,实现了农业标准化从“万绿丛中一点红”到“全市山河一片红”的新局面。潍坊市委、市政府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参照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特别是进口国标准,遵循“完整、接轨、配套、简便”的要求,组织农业、畜牧、质量技术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卫生、环保等部门,从五个方面实现标准化工作的突破和创新: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业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建设、农业质量标准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的完善和农业质量标准监督执法。到目前,全市共发布实施地方性标准规范210项。其中市级136项,县市区发布74项。
这些地方标准中既有产地环境标准,又有产品质量标准和加工包装标准,涵盖了潍坊市绝大多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使生产基地和企业都有标准可循,基本消灭了无标生产。
潍坊市市长张新起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制定的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潍坊市从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抽调专家组成了农业标准审定委员会,负责对各项标准进行审核把关,严格论证,确保了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可行性。出台了蔬菜、畜禽、渔业三个标准化生产实施意见,制定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办法》、《出口蔬菜农药残留控制实施意见》、《出口公司饲养场资格认证管理办法》以及《鼓励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监管、市场准入、农药兽药的经营、饲养场的建设、土地流转等,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措施。按照市建中心、县建站、乡镇(企业、市场、基地)建点的总体规划要求,形成了四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到目前,全市用于检测体系建设的投资累计达1亿多元,建成了市级农业、畜牧、水产品三个检测中心,18个县级检测站,260多个乡镇检测点和730多个企业(基地、市场)检测点。85%的县市区、70%乡镇、所有农产品出口企业,都建立起了质量检测机构。制定了农业标准化工作考核奖励办法,把农业标准化列入了各级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在评先树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市里每年拿出100万元奖励农业标准化工作好的单位和基地。
贯标先制标,执标是根本。群众是执行标准化的主体,没有群众的广泛参与,标准化工作就会失去基础。如今,在潍坊,农民们已经是农业标准化的身体力行者。他们形象地称标准化是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在寿光2000亩标准化生产基地的23号大棚,记者见到了菜农葛老汉,他拿着一本白色封面的小册子说,他的菜都是根据全市统一印发的这本《无公害蔬菜操作规范》种植的,书的内容通俗易懂,只要按照书的要求操作,就能生产出无公害蔬菜。在这个基地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室里,记者看到农民们新采摘的蔬菜被切碎、搅拌、加入试剂放入检测仪器中,半小时后就能检测出结果。寿光市市长刘中会告诉记者:“去年全市一共投了1200多万建了一个高标准的农副产品检测中心,同时还建立了21处检测室,每个乡镇一处,每年市乡这两级检测室要抽查全市蔬菜品种达10万个。”像这样的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仅寿光就有21处,8万多亩,从蔬菜品种的选育,到农药、化肥的使用,从生产环境、过程到产品的加工包装,都实行标准化管理和监控,从而获得经济、社会、生态的最佳效益。刘中会市长说这叫“五统一”,“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检测,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收购包装,统一进行销售。做到科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经营,档案化管理。”
随着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逐步实施,在潍坊,“放心菜”、“放心果”、“放心肉”多了起来。到目前,全市形成了以寿光为中心的60万亩保护地蔬菜生产园区,以昌乐为中心的20万亩西瓜生产园区,以安丘为中心的20万亩大姜生产园区,以临朐、安丘为中心的70万亩优质果品生产园区,以高密为中心的5万亩酿酒葡萄生产园区,以青州为中心的5万亩花卉生产园区,以及520多个标准化饲养园区。其中有11个已经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市272处农业科技示范园,全部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产品全部达到国际标准。
农民是最讲实际的。标准化工作能够在农户中推开的关键,就在于标准给农户带来了经济效益。寿光产的西红柿有皮薄水分多的优点,但常温下只能储存5天。通过实施标准化,常温下存放期达20天,由此带来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去年仅向俄罗斯市场就出口8万多吨,收入近3亿元。诸城外贸集团带动上万个农户采用标准化饲养,仅肉鸡一项,一年就让农民增收2亿多元……
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国际化、标准化进程,提高了潍坊市农产品质量,推动了潍坊市品牌农业和特色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管理的企业化,推动了潍坊市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到目前,全市有40个单位的98个产品获得绿色标志使用权,总数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无公害农产品使用标志300多万个,国家级农产品名牌81个。全市形成了蔬菜、粮油、畜牧、果品四大产、加、销龙型经济链。全市完成年农业增加值150多亿元,农产品外销率达85%以上,全市已有500多种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200万吨以上,出口创汇7.55亿美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643元。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