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恶劣气候下食用菌防灾减灾措施

    恶劣气候下食用菌防灾减灾措施

    中国·蓬溪第22届全国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胜利闭幕

    中国·蓬溪第22届全国食用菌新产品新技...

    野生蘑菇,防毒指南

    野生蘑菇,防毒指南

    大球盖菇——素中之荤

    大球盖菇——素中之荤

    全国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闭幕

    全国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闭幕

    全国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全国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富裕走进贫困农区——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纪实

    发布时间:2003-06-1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黑龙江省富裕县是个传统农区,“富裕不富”的顺口溜广泛流传。 近两年,富裕县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引导农民与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上海光明乳业公司“结亲”,让奶牛产业这个“铁秆庄稼”落户贫困农区,全县商品奶量跃居全省前列,一举破解了农民增收的难题。 如今,全县农民奶资年收入达2亿多元,人均千元以上,县财政增收近30%。 机遇是在领导者手中丧失的 富裕县位于世界奶牛生产带,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但是,这里多年来以种粮为主,奶牛养殖存栏量仅万头上下,企业拖欠农民奶资2200多万元,挫伤了农民养牛积极性,倒奶、卖牛甚至杀牛的现象时有发生。 2001年初,新任县委书记赵万山下乡调研时发现,塔哈乡农民因养牛生活水平较高。相反,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种地难增收,灾年还赔钱,面对结构调整茫然无措。 他和农民算了两笔账:一笔小账是,种8亩玉米,一年收入约800元;而养一头奶牛,一年收入约3200元,相当于32亩玉米的收入。一笔大账是,如果经过3年努力,全县十个乡镇有一半农户养奶牛,商品奶量可达20万吨,奶资3亿元,仅此一项农民年人均收入就是1500元。 问计于民得出结论:机遇是在领导者手中丧失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关键要选准突破口。县里成立了奶牛产业化管委会,并把牛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做“牛司令”,层层签订责任状,探索出一条“牛多、奶多、钱多”和“牛多、肥多、绿色产品多”的产业化发展新路。 为了防止强迫命令,县里提倡“不查牛数量,关键看奶量;给你条件养牛,但要出好成果”等做法,深受干部群众欢迎。短短两年,全县有四分之三的村建成了商品奶千吨村,百吨户达30个。 引导农民与优势企业对接 在全国乳业重组浪潮中,上海光明公司的目光投向了东北。富裕县抓住契机,以县乳品厂为依托洽谈合作,组建黑龙江省光明松鹤乳品有限公司,上海光明占股份51%,一次投入股本金3315万元,使企业焕发了生机。 “光明”落户富裕,但在扩大生产上却“按兵不动”。原因很简单,县里提供的奶量小,扩大能力就是浪费。赵万山分析了“光明”的顾虑,提出用奶量的快速扩张,吸引企业扩大加工能力。县里还为企业退税、减费近千万元,并帮助办实事、解难题,使龙头企业迅速壮大。 两年间,富裕县领导八赴上海,并邀请光明公司总裁四下富裕,用真诚感动“光明”,双方结成了命运共同体。短期内,光明公司投资1.5亿元,引进5条瑞典超高温灭菌奶生产线和丹麦世界一流水平的奶粉生产线,使企业日处理鲜奶能力由350吨增加到650吨,成为“光明”最大的生产基地。 加工企业的扩张,成为奶源基地建设的“助推器”。全县新建机械榨乳站125个,机榨鲜奶已占商品奶总量的85%,并被评为全国第一个无抗奶基地。 创新就要承担风险 “养奶牛好是好,可买牛钱从哪里来?”这是富裕县加速奶牛产业化遇到的难题。当时,买一头奶牛至少4000元,好的要近万元,多数农民买不起。 顶着压力,全县4次动员干部职工大规模储蓄存款。很快,县农村信用社购牛专项存款达到5300万元,帮助农民贷款购买奶牛1.5万头。 奶牛有了病灾怎么办?富裕县出台了“由财政为新购奶牛承保”的扶持政策,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当地保险公司在全国首开奶牛保险业务,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当年,全县奶牛存栏猛增到5万头。 忠厚乡荣生村农民杨树军有一头奶牛产后患败血症死亡,当保险公司将赔付金送上门时,他热泪盈眶。此后,他又购进11头奶牛,还建起了标准化牛舍,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目前,全县已为农户投入保费279万元,投保奶牛9148头。 受文化水平限制,多数农民不会养奶牛。县里以机械化榨乳站和中心奶站为依托,建起鲜奶收购服务网络,并加快县乡村三级标准化畜牧兽医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使奶牛配种、防疫、治疗、饲料加工、鲜奶收购、青贮供应等“六不出村”,覆盖面已达75%。县畜牧局还建起24小时有人值守的“畜牧110”,专家接到电话后,1小时内就能赶到农民家里。 为了培训科学养牛“明白人”,县财政每年投资36万元,免费培训农民,至今已培训3000多人。 从麻木冷漠到鱼水情深 友谊乡勤联村妇女李华英家由于种地连年受灾,加上爱人生病,日子过得很“紧巴”。前年3月,她听说县里号召养奶牛,便动了心,但苦于没人担保贷款。碰巧,赵万山到这个村搞调研,得知情况后,主动提出为她担保。针对李华英这种普遍现象,赵万山很快找到了对策,提倡干部为农民养牛储蓄、担保。 如今,李华英当年买的一头母牛,已隔代繁殖了4头小牛,其中两头母牛,仅卖奶年收入就有1.2万元。她逢人便说:“多亏县领导的帮助,才有咱的好日子。” 富裕县委提出,农民增收是个系统工程,而干部因素是牵动工程的“牛鼻子”。为此,他们从改进干部作风入手,打破干部考核任用的传统机制,既保证了奶牛产业化的快速推进,干群关系也从冷漠麻木回归到鱼水情深。 去年6月,富海镇富北村发生雹灾,5000亩地绝产。面对来村里现场办公的县领导,群众投来期待的目光。县领导没有简单地给点钱救济了事,而是与灾民算起了养牛与种地的对比账。县财政拿出20万元,为村里建了一座机械化榨乳站,全村农民养牛的劲头一下子就上来了。 肖荣书是大哈柏村农民,去年购买10头奶牛,建成一栋90平方米的标准牛舍,当年收入近3万元。他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干部作风真变了:为农民致富想招儿,干部是指挥员又是信息员。农民外出买牛,乡长为你提供交通工具,村长为你贷款、派出所出人为你提着钱、畜牧站医生跟你去选牛。 近两年,富裕县确立围绕发展奶牛经济选用干部的思想,把懂畜牧技术、熟悉农村工作的5名畜牧系统干部放到关键领导岗位,同时免去了8名抓牛产业不得力的乡镇主要领导职务。选人用人标准的转变,强化了干部抓主导产业的意识,开创了人人争当牛书记、做好牛顾问的新局面。 去年冬天,年过半百的县畜牧局局长王春学给全县村屯送养牛技术,坐上四轮车逐屯走,不小心从车上跌下,腿部受伤,他一瘸一拐,坚持送完。县水务局局长石春友“包扶”繁荣乡建设村,由于农民不懂防病知识,村里20多头奶牛患上乳房炎,挤不出奶。他七下远离县城70公里的建设村,为农户请医、送药,治好了牛疾。石春友说,为农民增收,当官的要有勤政意识,产业化成果是干部的责任心换来的。(高欣 吴晓东 梁书斌)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