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村”家家没有电视 村民频频上访请求摘帽
发布时间:2003-08-2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背景
小康总是令人心仪向往,尤其世代劳苦贫穷的农民,过上小康生活是千百年来的渴求梦想。但在云南省安宁市的一个叫筲箕凹的“小康村”,新华社记者并没有看到农民的兴奋 和幸福。这个“小康村”不通公路,没有洁净的水源,土坯房开着口子,家家没有电视。村民们无法忍受“小康帽”带来的屈辱,他们一次又一次地上访,要求取消头上这顶“小康帽”。有干部训斥村民:“报纸上只有‘甩掉贫困帽子’的说法,从没听说授了‘小康村’称号还要求摘帽的,简直是开政治玩笑!”(8月20日“新华视点”)
声音
一个贫困村竟是“小康村”,那么,把这样的村子评为“小康村”的依据是什么?原来,1993年安宁市引进了一批水蜜桃在筲箕凹村栽种,1995年正是旺季,该村人均收入在那两年中有1500元。那时,安宁市正在轰轰烈烈开展争创“小康村”的达标活动,乡、村干部达标心切,向上级申报了“小康村”。
由此看来,这个“小康村”无疑是某些人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样一哄而上形成的虚假“小康村”,除了债务和耻辱,不会给当地群众带来任何好处。如安徽阜南县是“八七”扶贫攻坚中确定的安徽省17个国家贫困县之一,一些人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在市、县两级领导“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的号令下,各级干部举债建别墅洋房然后卖给村民,竟出了两个“小康村”。这些“小康村”的后果是,增加了干部和村民债务,使群众更加贫穷,让干群关系更加紧张。
错误的东西应该无条件改正,不管是什么性质的错误,也不管是谁为了什么造成了错误。这不是政治玩笑,而是政治需要。党历来主张实事求是,有错必纠。虚假“小康村”的出笼,是有关政府部门好大喜功的错误。既然它不符合实际,就应该坚决地予以改正。明知错误,却又为了形象和面子拒绝改正,这等于把一个错误变成了两个错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政部门应该从这些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党和政府形象的具体事情做起,改正错误,重塑形象。党政部门在改正错误面前没有豁免权,那种认为党政部门改正自己的错误是自打嘴巴,自降身份,因而宁肯错误下去也绝不改正的做法,恰恰是给党和政府的形象抹黑。
戴上真的“小康村”的帽子应该是艰难的事情,因为脱贫致富确实不易,这需要主观努力,也需客观环境。但是摘掉虚假的“小康村”的帽子应该不难,这只需有关部门主观方面放下架子,下个决心即可。难道要摘去这个“小康村”的假帽子比戴上“小康村”的真帽子还难?敢不敢摘掉名不副实的“小康村”帽子,考验着当地政府的勇气和执政的水平。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