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05-2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近年来,浙江着力发展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地开发利用了农业资源,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初步形成了粮油、水产品、茧丝绸、果品、竹木、畜禽、蔬菜、茶叶、食用菌、花卉等主导产业。面对浙江农业的飞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做好农业气象服务?
系列化服务唱主角气象部门近年来因地制宜,开展了大棚蔬菜种植、水产养殖、高山蔬菜、春季茶叶等多项特色农业的气象系列化服务。此外,杭州市气象局还按计划顺利实施了山核桃受精、桑蚕舒适度、高山花卉越夏研究等8大农业丰收奖项目。
系列化服务在时间上跨度大,全程跟踪服务,追求农产品效益最大化。以水产养殖气象服务为例,鱼嚎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致命伤,它主要由天气条件造成,加速了水中溶氧缺少,造成鱼的大量死亡。湖州市菱湖在1987年仅一次鱼嚎就损失了约300万元。为此,湖州市气象局2001年花大力气研制成功了“湖州地区鱼嚎预报自动化服务系统”,在最初发布的7次鱼嚎预报中,实况出现了7次,其中3次严重鱼嚎,4次中等程度鱼嚎,并及时通知养殖户,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据初步统计,与上年同期相比,养殖户们少损失至少5至6千担鱼,增加经济效益近2000万元。自2002年以来,又新增多个鱼嚎观测点,并建立相应数据库,建立鱼嚎预测、查询、检索服务系统。
精细化服务为生命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农产品呈现多样化趋势,这就要求农业气象服务产品越来越精细化。
浙江气象部门正在积极开展集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于一体的“3S”卫星资料的应用研究。开展EOS/MODIS卫星资料的应用研究,逐步开展生态环境评估、干旱监测预警、火灾监测预警、洪涝监测预警等动态监测服务。进一步完善地理信息系统(GIS)建设,为今后气象灾害的监测和评估打好基础。
气象部门将进一步深化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成果,根据浙江气候资源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系统地分析近几十年来浙江农业热量资源、降水资源和光能资源等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浙江省农业气候资源的影响,并在GIS技术支持下制作特色经济作物气候区划。
精细化服务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农业气象产量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开展作物生育期、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预报,满足农业生产对农业气象服务的需求。
信息化服务是关键浙江农网在全国率先建立WAP网站,采用信息电话或者CDMA信息手机上网的方法,解决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订单农业的需求,充分发挥整合涉农技术、市场信息的资源优势。对农业生产特别是效益和生态农业进行技术指导,进行农产品交易。
浙江农网于2004年正式开通运行“浙江农网农产品黄页”和“浙江农网农产品协会专业信息网”子网群。浙江农网通过农产品黄页,把浙江的优质农副产品推向全国,甚至推向国外,更好地为重点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基地做好服务。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