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05-25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目前,辽宁中部七城市的城乡居民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对食品的市场需求正在向营养、多样、便捷、安全方面转变,进而对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昨日,辽宁中部城市群政协论坛提出要为沈阳经济区发展提供安全优质的农副产品。
铁岭作为沈阳经济区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代表其他六城市建议省政府尽快制定扶持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给新建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以税收、土地、贷款等方面的优惠,对重点龙头企业实行贷款担保和贴息。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引进优良品种给予必要的倾斜和扶持。同时,建议沈阳经济区共同制定鼓励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加速人才流动的相关政策。成立相应的协调组织,尽快制定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作为历史悠久的重工业城市,鞍山如何利用现有农副产业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在中部七城市中崭露头角?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人士。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鞍山农副产品加工已涉及大米、高油大豆、柞蚕、禽蛋、食用菌、乳制品等十多个领域。200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突破120万吨,农副产业总产值97亿元,全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16户。一批地域特色明显的农副产品已经开始形成产业链条,南果梨原产地保护认证工作也顺利进入全国公示和专家论证阶段。近几年,奶牛业也成为鞍山市一项新兴的农副产业,并成功引入完达山乳业,使乳制品向深加工方向发展。在饲养业的带动下,全市饲料企业已达166家,年销售收入实现25亿元,饲料生产能力居东北三省首位,名列全国前三位。 不过,与沈阳经济区中的农业大市铁岭相比,鞍山农业整体优势稍弱。据鞍山市发改委主任柳广君介绍,鞍山农副产业有三条“软肋”。一是农副产品产量不高,质量偏低;二是农副产品加工滞后,距离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三是农业技术弱化。只有克服了这些劣势,鞍山农副产业在中部七城市中才会独树一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紧紧围绕沈阳经济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立足自身优势,依托其他六城市的科技、资金和市场,弥补鞍山农副产业的不足。近期,沈阳和铁岭签署农业意向投资58亿元,并且投资方向有向南发展的趋势。鞍山可以发挥比较优势,积极与沈阳等城市联合,将自身农副产业做大做强,为七市百姓的餐桌增添更多的“鞍”字号农副产品。
有关人士提出,鞍山完全可以继续发挥辐射周边的区位优势,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整合改造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和建设以山珍、粮肉菜果为主体的销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另外,鞍山的经济实力优势明显,200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人均达到3500美元。拥有如此大的消费市场,鞍山农副产品要想“抓住”鞍山人的胃,留住鞍山人的钱,还需要积极发展农产品零售市场。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到城里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经营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超市和便利店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产销联盟,逐步将触角伸向其他六市。对现有品牌资源进行整合,争取真正打造出几个规模大、影响力强的鞍山“农”字号品牌,在更高的层面上提升我市农产品在中部七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