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06-1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缺人才,少技术,是农业效益低、农民增收难的症结所在。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部署,我市将在全市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通过选派一大批机关和事业单位有特长的科技人员下乡、进村、入企,到基地开展多种形式创建利益共同体,探索把科技导入农村的新途径,寻找破解“三农”问题的新办法。
学南平经验 试点先行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福建省南平市党委和政府为探索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在技干部交流制度上的一项创新与实践。南平市通过把大批机关和事业单位有特长的科技人员经过双向选择直接下派到农村一线,作为科技特派员,按照当地需求和农村实际需要为农民群众提供科技服务,与农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科技与农村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大幅度提高了农民收入和农村生产力水平。
目前,全国已有包括广西在内的22个省(自治区)的267个县相继开展了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结合我市实际,今年7月我市将分别在北流市和福绵管理区选择有基础、符合条件的10个乡镇,共计50个点(村、企业)进行科技特派员的试点工作。
富民为本 培育优势产业
科技特派员制度将通过兴办各类经济实体,把先进实用技术和品种导入农村,带千家万户,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挥优势,积极探索,试点先行,积累经验。在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面向全市稳步推行。按照做大做强粮食、畜牧、蔬菜、林果四大产业的要求,突出食用菌、马铃薯、中药材、水果、蔬菜、畜牧养殖几个重点。以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为主线、项目为载体,有效集成各种资源,抓实创业任务。培育一批致富典型,科技产业发展典型,树立榜样,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
以点带面 推动“三化”
我市将力争通过2至3年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壮大我市粮食、蔬菜(食菌)、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广50项先进实用技术,培育和提升5家农业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培育30个科技致富典型,孵化、建立10家科技明星企业,建立完善营销协会、专业协会、科技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造就1000名乡土人才和新兴劳动者。通过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实施推动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生产,显著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