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07-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现模式。它强调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表现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追求3R(reduce减量化,reuse再利用,recycle再循环)目标,以最小的资源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本文就推进丽水发展循环经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作些探索与思考。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丽水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丽水是浙江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最大的优势是山好、水好、空气好,生态环境处于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水平;最大的实际是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量低,经济欠发达。丽水的这一市情决定了丽水肩负着加快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要使丽水的发展既快又好,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必然的选择。
1、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丽水经济总量小,经济欠发达,主要原因是工业起步晚,发展滞后。所以,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工业强市无疑是正确的。但如何发展?发展什么工业?是值得探索的问题。只有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循环经济的理念来发展丽水工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源与生态环境对经济建设的物质支撑。
2、发展循环经济是充分发挥丽水特色优势的重要条件。一方面丽水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良;另一方面,工业不发达,经济相对落后。这个实际告诉我们,丽水的工业发展刚刚起步,就如同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但以什么样的理念和思路去画,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要选择生态学的原理、循环经济的理念来画这幅图,做到“资源减量化,污染减少化,再利用,再循环”,使丽水的特色优势持续得到发挥,后发优势进一步得到积聚,从而加快丽水经济发展,使劣势转化为优势,走出具有丽水特色的文明发展道路。
3、发展循环经济是丽水破解环境容量制约的重要手段。丽水是钱塘江、瓯江、闽江等六江之源,生态功能和地位十分重要。同时,丽水市区又是一个小盆地,四面环山,空气对流性差,丽水这一特殊的生态地位和地理环境,决定了丽水的环境容量很小。面对有限的环境容量,要加快经济的发展,只有在宏观与微观层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工业园区层面推进生态园区建设,在企业层面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破解环境容量的制约,以最低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目前,丽水循环经济的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一是许多传统产业具有循环经济的特点。如竹产业、稻田养鱼、竹园养羊、桔园养鸡和食用菌业等。二是在企业层面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三是在行业和工业园区层面开展生态园区建设和推行清洁生产。四是在社会层面大力开展“绿色系列”创建活动。五是在区域层面,全面开展生态示范区、生态市、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
二、丽水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1、把循环经济的理念作为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生态建设的指导原则。
一是在编制“十一五”计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城乡建设等规划时,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理念,把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宗旨。二是把生态市、生态县(市、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与循环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并以此为载体,不断探索实践,丰富、拓展循环经济建设的内涵和层面。三是在选商引资中,从丽水优势产业出发,构建和完善产业链,根据产业链建设的需要,明确优先招商产业,实施相应优惠政策,并通过产业链之间的转移、转换及虚拟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上下游产品,逐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的集聚效应,发挥综合效益。四是鉴于我市产业基础薄弱,不能局限于区域内的产业循环,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充分研究区域内外的产业关系,特别是要主动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在这个大的循环圈内,找准我们的产业定位,实现最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2、积极转变增长方式,做好“加减乘除”文章。“加法”就是要积极发展生态型工业、生态型农业、生态型旅游业,不断扩大我市的经济总量,提高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所谓“减法”就是减少资源的消耗,减少污染总量的排放。“乘法”,就是要推进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除法”,就是要按照“内聚外迁”的政策和要求,加快人口向城市城镇转移,向区外转移,减少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数量。归总起来,就是发展生态产业,努力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重要手段,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3、突出重点,着力推进试点示范工作。当前要把试点示范工作放在首位,突出各领域的重点,找准项目,采取点(企业层面)、线(行业层面)、面(产业层面)相结合,区域、社会多层次全面有序推进。一是企业层面。重点是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创建绿色企业、环保友好企业。制定推进计划,转变环保管理方式,把过去只重末端管理向全过程管理转变,落实各项激励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特别是对污染物超标排放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二是行业层面。重点是以水阁工业园区合成革行业及其配套的革基布行业废气、废水回收利用的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试点,通过对产生废气的溶剂减量化和回收循环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固废集中合理处置,达到“资源减量化,污染减少化,再利用,再循环”的要求,使之成为全省的循环经济示范。其次是竹木行业在现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空间,增加科技含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具有丽水特色的循环经济典范。三是产业层面。重点是通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解决农业农村的面源污染。通过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既消化大量的农家肥料,减少污染,又减少农肥、化肥、激素的使用量,使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农村畜禽业的发展,既是老百姓致富的主要门路,但污染又十分严重,解决农村畜禽污染问题也要走循环经济的道路,“猪——沼——果(菜、鱼)”模式就是典型的循环经济,此外,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草腐性食用菌、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都是农业上很好的循环经济模式,我市也具备一定的基础,可以进一步示范推广。四是区域和社会层面。重点是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污水、垃圾集中处置和资源化处理设施,积极发展废物回收、处置与再生的环保产业,大力推进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村和环保模范城市等建设,继续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饭店、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创建,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4、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政策技术支撑体系。一是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要使企业自觉“循环起来”,必须通过制订政策为主的制度创新,如政府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收费和税收机制等。构建资源再利用和再生的生产环节的赢利模式,使市场条件下循环型生产环节有利可图。二要构筑政策法规和技术支撑体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除国家制订法律外,地方政府要依照法律法规制订政策法规性文件,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还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要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对关键性技术进行攻关。如水阁开发区委托浙江工大开展革基布废水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废水经处理后循环利用率可达60%以上。5、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业事业单位和公众对发展循环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生产观和消费观。积极开展循环经济重点技术的研究和攻关,推广降耗
减污和综合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将循环经济理念和知识纳入基础教育内容,做到以教育影响学生,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影响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