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11-2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据河南方面消息,守着满山木料的河南西峡县丁河镇木寨村农民,却尝试用秸秆培植白灵菇、鸡腿菇等食用菌,取代用木屑培植香菇。结果菌类更值钱了,木材得到保护了,农民每家增收了200多元。该县目前已有30多个村,实现了食用菌生产由资源型向生态型的转换。
近年来,西峡县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快,为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但由于香菇生产以林木枝梢材等为主要原料,对这个生态旅游县的持续发展,构成一定威胁。农民和科技人员的这一创新,西峡县委、县政府认为是事关科学发展观的一件大事儿,特意在日前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上,做出了大力压缩袋料香菇的规模、全面发展非木屑食用菌的决定,随后,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应配套政策。
该县规定,对大力发展非木屑食用菌、综合运用秸秆等废弃物发展食用菌的乡镇,实行财政倾斜,县财政每年拿出50-100万元作为食用菌结构调整基金,用于秸秆食用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对食用菌大户实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县上举办各类推介会,促使县内的购销大户、销售中介成为推销这种新的食用菌的龙头。县电视台专门开办专栏,定期讲授秸秆食用菌的栽培技术。
该县还决定,每年至少拿出30-40万元,在荒坡、河滩大力发展速生杨、藤条苜蓿类植物、秸秆类植物,为食用菌产业提供可靠的原材料保障。目前,作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辅助林种及各类代替物,已发展到11000多亩。
西峡县力争在2年内,将非木屑食用菌发展到年产量3000万袋以上,将木屑类袋料食用菌压缩至2000万袋以下。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