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6-08-2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 |
本网讯(温州新闻网报道): 下午两点,日头毒辣辣地撒在田埂上,撒在苍南县马站镇中姑村村民黄素云身上。不过,想到9月初就该给家里的菇棚和西红柿大棚播新种,从凌晨4点多开始在倒塌的菇棚里忙活的黄素云不觉又加快了动作。
从昨天开始,在匆匆修好住房的房顶后,37岁的黄素云和丈夫董家城就把所有的心思扑到了生产自救上。受“桑美”影响,黄素云家500多平方米的菇棚和6亩多蔬菜大棚在一夕间全部倒塌,损失惨重。“台风第二天过来一看,就想哭,这下子怎么办,一家人生活都没了着落。”使劲眨了眨发红的眼睛,黄素云又低头拔起棚架上的钉子。按照正常进度,把架子上还能用的毛竹整理出来,再重新架好菇棚,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这将意味着明年初的收入也会泡汤。为了和时间赛跑,争取把种子播上,在请不到帮手的情况下,夫妇俩把15岁的儿子和走亲戚的两个外甥都发动了起来。
“赶上时间的话,明年养菇和种西红柿的收入都没问题,多亏了村里干部。”满头大汗的董家城抽空向记者咧嘴一笑。这个不善言辞的农民反复告诉记者,要不是村里12日就开了灾后生产自救动员会,驻村干部给大家一遍一遍做工作,讲自救的必要,讲恢复生产的希望,让他心里有了底,可能自己两口子还抱头在那哭呢。而现在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赶紧把菇给种上去,把损失减少。
董家城所在的中姑村,有312户1200多人口,以种大棚西红柿和养菇为主要经济收入。一场台风,让全村三分之一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全村300多亩大棚和2.3万平方米的菇棚受损,全村直接经济损失估计2000余万元。面对这个灾情,为了安抚村民的情绪,让大家尽快从伤心绝望中走出来,不等不靠开展自救,中姑村“两委”颇费了一番心思。他们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召开自救动员会,请县农业局驻村干部曾慧贤给村民摆事实、讲道理,说明救灾得及时,否则明年损失更大的形势。开完“提醒汤”,看着大伙都动起来,晒稻草的、搭棚子的,曾慧贤和村支书董克新、村委会主任陈维宣又忙着烹制“定心丸”:经过几天的奔波,在市副食品办的支持下,全村所需的西红柿种和菇苗已经落实到位,只等村民搭好棚即可播种。“思想转变最要紧,农民自己有信心了,自救才落到实处。”曾慧贤说,一些村民开始对那么早开生产自救动员会有不同看法,等开始做了,才发觉治疗灾难创伤的最好办法就是尽早朝着希望努力。
走在村里的小路上,不时有村民放 下手头正在铺的瓦、正在搭的棚子,拦下与记者同行的曾慧贤他们,有问菇种的,有打听倒房重建的,有说自己大棚已扶起多少的,有讲自己还有啥困难的,有的却只是大声问个好。“不搞生产,就要饿肚子,现在加把劲,什么希望都有。”35岁的村生产带头人董建芬一边甩开膀子与父亲、岳父加工用来搭棚的毛竹,一边信心十足地说。
为了让受灾村民更加安心恢复生产,曾慧贤他们正计划在村里测绘住宅基地,把倒房和严重损房户集中起来盖新房,搞个灾民新区,既节约空间也改善村庄面貌。考虑到村里还有30多处已有百多年历史的危房,从减少台风隐患和转移风险的角度,村里也有意规划起来拆除危房,搞村民联建新住宅。曾慧贤说,村里的准备工作已经动起来,就等县里出政策了。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