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高淳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7-11-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食用菌生产在高淳县有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都为分散的零星种植,而且局限于菇、金针菇等少数品种,至1999年生产面积仅6万平方尺。在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高淳县委、县政府立足本地资源,开展市场调研、进行科学论证,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六年来,高淳的食用菌产业迅速崛起,2004年,全县双孢蘑菇发展到2500总产值1.24亿,创纯利615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66元。成为江苏省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食用菌产业已成为高淳县六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一、 迅速崛起的食用菌产业
    1、 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效益不断提高。
        2000年,高淳县通过招商引资,筑巢引凤,引进福建、浙江等地菇农来淳投资兴业,发展食用菌生产。发展之初,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加速食用菌生业发展的意见》,围绕基地建设、技术推广、菌种管理、食用菌生产、产品销售等出台一系列奖惩考核办法和优惠扶持政策。促进了食用菌生产的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以每年新增蘑菇500万平方尺、珍稀菇500万袋以上的速度递增,从1999年的几万平方尺发展到2005年的近3000万平方尺蘑菇和近3000万袋珍稀菇(详见表1)。实现了食用菌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在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通过推广双孢蘑菇As2796优质高产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加强产前和产后服务,食用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效益连年上升,2004年,每1万平方尺秋季蘑菇产值都在3万元以上,高的达到5万元。食用菌产业成为高淳县农业培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
    2、 生产基地建设各具特色。
        为促进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高淳县以建规模生产基地为突破口,以村为单位建立生产基地,实行政策倾斜。产业发展初期,由政府投入,对规模生产基地做好“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平整土地),由县、财政和村级集体经济出资搭建菇棚,出租给县内外的种菇能人经营管理。目前,全县建成各具特色的规模生产基地20个,50万平方尺以上双孢蘑菇基地有15个,50万袋以上的珍稀菌基地有5个,建成了固城镇三陇茶薪菇生产基地、桠溪镇灵芝生产基地等食用菌科技示范基地。形成了以固城、东坝为主的双孢蘑菇生产区和以淳溪、东坝、固城、桠溪为主的珍稀食用菌生产区,能规模生产双孢蘑菇、茶薪菇、杏鲍菇、秀珍菇、鸡腿菇、香菇、金针菇、灵芝等10多个菇种。
    3、 产业化经营协调发展。
        在规模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通过成立食用菌协会、建立专业市场、组建龙头企业、成立营销组织,全方位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确保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高淳县食用菌协会”有会员69人,吸收了具有食用菌技术专长、有生产实践经验和市场经营意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菇农参加,不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对全县食用菌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高淳县花调蘑菇产易市场”是江苏省最大的蘑菇批发市场,全县80%的蘑菇在此交易,涌现出一批蘑菇经纪人,每年蘑菇上市季节,吸引了来自浙江、上海、常州等地的客商,促进了食用菌的产销衔接。“南京高固食用菌科贸有限公司”是集菌种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和蘑菇收购、加工于一体的食用菌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对菇农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保护了菇农的利益。“南京游子崇山峻岭食用生态科技园”是集食用菌新品种引进、栽培技式试验、菌种生产与供应、农产品贮藏保鲜于一体的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研究示范基地,对蘑菇的轻型栽培和反季节生产进行研究示范,开展食用菌的工厂化栽培试验。“南京润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集灵芝生产与加工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县拥有食用菌科研、生产、销售、加工企业8家,2004年加工各类食用菌1517吨,消耗鲜菇3213.6吨,出口创汇90.3万美元,加工产品包括脱水、盐渍、干片、醋酸等多种类型。全县从事食用菌产加销入数有10000多人,涌现食用菌生产经纪人100多人,有稻草收购、培养料堆制和采菇专业服务队30多个,帮助菇农解决劳力和生产中的问题。
    4、 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得到加强。
        通过实施品种、技术更新,全县食用菌产品的质量有了较快的提高,特别是产品的外观、口感和营养品质达到或接近国内外先进水平。食用菌的质量安全得到重视,近年来,我们制定的《无公害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DB3201/T022-2003)和《无公害茶薪菇生产技术规程》(DB3201/T013-2002),作为市地方标准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使用,食用菌的无公害生产得到普及。
        随着食用菌产品迅速进入国内外市场,加强了地产品牌的创建,“仙草”牌茶薪菇、双孢蘑菇通过了国家无公害食品认证中心的无公害认定,被评为江苏省名牌农产品,“固城”牌双孢蘑通过了绿色食品认定,被评为南京市名牌农产品。

    二、 发展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 有利条件
    1、 市场前景广阔。
         食用菌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无污染、无农药残留、集营养、保健和辅助医疗于一体的纯天然食品,是宴席中的高级珍品,俗称“山珍”,其富含人体不能合成的八种氨基酸、抗癌多粮、功能性物质及多种矿物微量元素,食用菌对人类健康的作用是任何其它食品都无法取代的,被誉为“健康食品”、“绿色食品”,常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美国、日本和欧洲等许多发达国家已把荤食、素食、菌食作为最佳膳食绍构加以提倡,食用菌市场售价高于肉,禽,奶,蛋等动物食品。目前,我国食用菌的人顽症消费量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国内食用菌产品的需求量将成倍增加,国内食用菌消费前景广阔。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竞争优势明显。目前我国食用菌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是日本、韩国和东南亚,欧洲、北美市场占有率还很低,南美、非洲、中东等地区还基本上是空白,因此,国际市场出品潜力巨大。
    2、 资源优势明显。
    ① 自然资源丰富。高淳县气候温暖湿润,无霜期长,气候条件优越,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水质好,大气质量优,适宜于多种食用菌生产;作为国家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县,稻草、油菜秆等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30万吨,可为食用菌生产提供充足的培养料源;农村富余劳动力多,丘陵地区荒山坡地和低产旱地面积大,为食用菌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
    ② 先发优势强劲。高淳县食用菌生产发展迅猛,已成为全省食用菌生产大县,2005年蘑菇、珍稀菇生产面积分别达2800万平方尺和2800万袋,食用菌生产值超过一亿元。广大菇农积累了较丰富的食用菌生产经验;与食用菌生产相关的产业逐渐形成,菌种的生产、技术服务、食用菌销售、加工等一条龙的产业链基本形成。
    ③ 综合效益突出。食用菌生产具有投资少。效益是种粮的30倍,种菜的10倍,经济效益较高。发展食用菌生产,农作物秸秆可增植20-30倍,食用菌栽培后的废弃物作为生物有机肥料还田肥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保水保肥能力,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提高蔬菜及粮油产品的质量,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生态效益显著。食用菌产业发展,丰富了城乡居民的菜蓝子,增加了一道营养、味美的食品,提高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素质,社会效益明显。
    ④ 交通运输便利。高淳县地处苏皖交界,紧靠南京、上海、杭州、苏锡常等大中城市,水陆交通便利。宁高高速烽芜太公路建成开通后,食用菌鲜品可直接进入南京、上海、江浙等大中城市销售。
          (二)制约因素
    ① 劳动强度大,工成本高。食用菌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用工多,劳动强度较大。特别是蘑菇生产,从稻草堆制发酵到培养料上架、覆土,正值高温季节,需要高强度的劳动力;而蘑菇采收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又和大田农忙吻合,劳力矛盾突出,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用工成本增加。高强度的劳动量和工价的上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蘑菇生产的进一步扩大。
    ② 产品质量安全有待提高。由于规模较大,农户分户经营,少量菇农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对产品的质量控制带来难度,加之与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相配套的食用菌生产投入品的开发与推广滞后,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尚未建立。
    ③ 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高淳县的食用菌生产80%实行保护价收购,全县虽有加工企业多家,但总体加工能力不强,2004年全县加工企业消化鲜菇原料3213.6吨,仅占食用菌总产的10%左右。一方面,菇农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销售上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通过市场进行鲜菇销售,只有市场价低于保护价(2.6元/公斤)以下时或质量较次的产品,才会销给加工企业,鲜菇市场行情直接影响加工产量;另一方面,缺乏规模大,加工能力强、加工档次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目前,加工品一般为盐渍、烘干产品,深加工产品较少,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抗争。
    ④ 品牌意识不强。人们讲到高淳的螃蟹,大都知道有个“固城湖”牌,而且也大都认准“固城湖”牌,可见,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而相对于螃蟹而言,人们知道高淳有个食用菌生产基地,但很少有人知道有哪些品牌,我县的“仙草”牌茶薪菇、双孢蘑菇是江苏省品名牌农产品,“固城”牌双孢蘑菇是绿色食品、南京市名牌农产品。但由于品牌意识不强,宣传不够,产品大都以大路货销售,造成了品牌资源的极大浪费。
    ⑤ 资金、人才缺乏。由于资金的缺乏,食用菌的机械化、工厂化生产难以进行。食用菌的规模化生产虽然带动了一批农民投身这个产业,但技术力量薄弱,缺乏生产、销售、加工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主要的技术如菌种供应、生产技术、销售渠道、加工出口等都依赖于福建等外地能人。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三、 发展对策与建议
        高淳的食用菌产业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时期,今后的发展重点是要提档升级,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注重数量扩大外延为主向提高质量挖掘内涵转变;从劳动密集粗放经营为主向劳动加技术密集集约经营转变;从立足国内市场为主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起抓转变,努力把食用菌产业建设成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
    1、 加快食用菌省工节本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广大菇农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探索,摸索出了一些省工节本机械和技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建议农机等专业人员多关心食用菌产业,注重食用菌生产机械的研究和开发,切实帮助解决菇农产生中的实际问题,把菇农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2、 以提高质量为前提,加快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
    从菌种抓起,重点建设2-3个菌种生产基地,负责全县食用菌生产所需的母种和原种及栽种的生产,做到统一制种,统一供种,保证质量。同时,开展各类食用菌新品种的引种栽培和本地野生食用菌的人工驯化,做好菌种贮备。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形成,加快《无公害农产品  双孢蘑菇生产技术规程》和《无公害茶薪菇生产技术规程》两个标准的推广应用。全面提高我县食用菌的质量安全水平。
    3、 充分发挥协会作用,提高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各级食用菌协会要积极开展工作,更多地吸收食用菌生产者为会员,在菌种供应、技术推广、市场需求、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并在培植生产大户、发展农民经纪济人,扩大销售渠道、领办龙头企业等方面做足文章,真正成为生产者自己的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保护自身利益。
    4、 培育批发市场,壮大龙头企业。
        食用菌以鲜菇销售为主,时效性特别强,批发交易市场建设对食用菌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在现有固城花庙蘑菇批发市场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扩建和改造,改善市场交易条件,配套信息处理、质量检测等设施,提高市场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能力,扩大覆盖面。同时,建设固城三陇茶薪菇批发市场,完善配套设施,逐步形成功能齐全的专业市场。
        根据我县食用菌生产的区划布局和特色,创建壮大一批规模大,对县内食用菌产业动作用大,出口创汇能力强的食用菌加工龙头仩业。目前的南京高固食用菌科贸有限公司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扩大出口;固城镇三陇村茶薪菇产生基地要在抓好销售的同时,积极创建加工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南京润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要加快加工厂房的建设,争取尽早投产,增加出口创汇。
    5、 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的宣传力度。
        品牌是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的重要标志,对于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个好的品牌,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扩大市场份额、致富一方百姓。因此,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品牌宣传。在重视质量管理的同时,要舍得花本钱,搞好品牌宣传,可通过优质农产品展销会、招商洽谈会、产品发布会等多种促销手段,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高淳食用菌品牌形象。
    6、 扩大招商引资,多渠道增加对食用菌产业的投入。
        首先,实行政策倾斜,增加各级财政投入。食用菌产业是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需要各级政府的支持。对食用菌生产新品种、新工艺加大扶持力度,鼓励领办、创办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
    其次,扩大招商引资,鼓励“三资”投资食用菌产业。积极引进外来资本、民间资本和工商资资本,创造优惠条件,培植壮大“三资”作为食用菌产业的投入主体,实行民投资、民经营、民管理、民受益的生产经营机制,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编辑:黑子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