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食用菌工厂化生成专题

    菌中贵族 羊肚菌

    菌中贵族 羊肚菌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加快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化经营的对策思路

    发布时间:2008-05-1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摘要:本文分析了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市场制约大,龙头企业实力单薄,资源利用与可持续生产矛盾突出,科技投入不足,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落后,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并提出要改善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必须围绕发展效益农业,规划建设商品基地,发展龙头企业,培育流通组织,完善市场体系,搞好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大力开发精深加工,创名特优新产品,实行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ible fungi in our province and points out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here are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diversity of market restrictions, major companies lacking of competition strength, contradictories betwee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consistent production, lacking of sufficient research investment, less efficiency management system, lacking of sufficient policy support etc. In order to improve current situation, several solutions have been suggested: concentrating of developing effective agriculture, setting up production bases, cultivating competitive companies, standardizing exchange organization, improving current market system, improving social services, gradually setting up production-demand-sales chain system, emphasizing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creating local brands and highlighting consist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关键词:食用菌 发展现状 效益农业 可持续发展

      1、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发源地。多年来,通过建立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基地,发展各具特色的食用菌加工企业和交易市场,全省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浙江省对山区贫困县、市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新兴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

      食用菌生产不断上新台阶,已成为全省仅次于粮、菜、果的第四大种植业,山区县、市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2003年全省食用菌鲜菇产量61万吨、产值(不包括加工增值)36.6亿元,鲜菇总产值列全国前茅,产值仅次于浙江省粮、菜、果。尤其是龙泉、庆元、缙云、松阳、磐安等12个山区县的食用菌生产已成为当地农业支柱产业,其中鲜菇产量超万吨、产值超亿元的有7个县市,鲜菇产量超千吨、产值超千万元的有5个县市。目前全省有40余万食用菌专业户,年净收入在5000—8000元。食用菌生产的发展还带动了交易市场、贸易企业、交通运输、食品加工、农膜包装、饮食旅游等的发展,也为山区县市地方财政增加了财源,庆元、磐安、景宁、云和等县、市,食用菌产业提供所得财政收入已占全县财政的“半壁江山”。

      经过多年发展,初步建立起以基地为基础,以市场和加工企业为龙头,内外销结合的产销格局。一是不同区域已建立起六大相对集中,各具类型的食用菌商品基地:以龙泉、庆元、云和、缙云、松阳、磐安为主的香菇生产基地;以苍南、富阳、嘉善、平湖为主的蘑菇生产基地;以常山、江山、长兴、黄岩为主的金针菇生产基地;以云和、景宁、庆元、开化为主的黑木耳生产基地;以常山、江山为主的猴头菇生产基地;以龙泉为主的灵芝生产基地。这些基地年鲜菇产量48万吨、产值29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8.7%和79.2%。二是建立了一批以外向型为基本特征的食用菌加工企业。适应发展食用菌出口需要,全省已建立了鲜香菇脱水加工、鲜菇出口加工和速冻保鲜加工三种类型的加工企业100多家,年加工值13.5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三是在主产区办起了一批集散功能较强的食用菌交易市场。为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减少环节,全省已兴办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市场7个,年交易干菇3.5万吨,交易额25.9亿元。其中庆元县香菇市场占地1.7万平方米,面积2.67万平方米,设摊位500多个,2003年干菇交易量2万吨,交易额10亿元,上交税收1134万元,成为全国百强农贸市场和文明市场之一。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化经营面临的问题与困难有:

      1.1市场制约大,农民增产不能增收

      食用菌的快速发展,与出口拉动关系密切,但由于国外市场容量有限,近年来已出现压价竞销、效益下滑的趋势,香菇干菇出口平均价格已从1987年的25000美元/吨降到2003年的8000美元/吨。

      1.2龙头企业实力单薄,带动效应较弱

      至今全省科工农贸为一体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屈指可数,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的只有3家,难以承担所在地食用菌的加工和销售,带动效应较弱,至于一些以个体为主的小企业,更是从本身经济利益出发,好销时哄,难销时散。

      1.3资源利用与可持续生产矛盾突出

      香菇主产区近十多年来都以杂木屑为主要原料,年年生产、年年采伐,以至一些地方的阔叶杂木林成了光山。近两年香菇每年要用去100余万立方米杂木,影响了生态平衡,对香菇生产的稳定性极为不利。

      1.4科技投入不足。科研推广难以满足生产发展要求,产品科技含金量低,部分产品内外销缺乏竞争力。

      1.5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落后。多以一家一户为主,劳动生产效率低,规模经营不够,影响了食用菌流通。

      1.6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历来把食用菌归于多种经营或副业生产的一部分,没有上升到新兴产业的高度来认识,以至有些具有开发条件的地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任其自然发展。

      2、发展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化经营的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2.1指导思想

      围绕发展效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效益为中心、改革为动力,规划建设商品基地,发展龙头企业,培育流通组织,完善市场体系,搞好社会化服务,把生产、收购、加工、销售及科研诸环节有机联结起来,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大力开发精深加工,提高品质,以质取胜,创名特优新产品,实行可持续发展,使食用菌成为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尤其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为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为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

      2.2规划目标

      2.2.1在稳定总产、发展名优菇类的基础上,香菇主产区适度控制生产规模,并重点突破以草代木、以桑枝条代木、菇木林速生栽培等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2.2.2大力开发以食用菌为原料的精深加工,在杭州、丽水、金华、衢州等生产地兴办一批精深加工企业。

      2.2.3重视流通组织建设,加强食用菌流通服务,完善市场网络,支持贩销队伍,扩大出口创汇。

      2.2.4经济指标。2005—2010年,全省食用菌鲜菇总产稳定在60—70万吨,总产值30—40亿元。2011—2015年,总产70—80万吨,总产值40—50亿元。至2010年创出10个以上的名牌产品。以品牌和精深加工为重点,推进新的增值方式。

      3、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重点与对策

      针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情况和浙江省食用菌行业近年发展的新特点,今后一段时期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化发展,要围绕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着力提高单产、提高菇品质量安全和增加经济效益这一基本方向,在以下八个方面予以重点突破:

      3.1全省食用菌区域布局和重点商品基地

      3.1.1香菇以浙西南的丽水地区重点县市和金华市的磐安、武义县委重点产区;

      3.1.2黑木耳以开化、云和、景宁为重点产区;

      3.1.3蘑菇以嘉兴市的嘉善、平湖、杭州市的富阳、淳安,宁波市的余姚、绍兴市的嵊州、诸暨,浙南温州市的苍南、瑞安为重点产区;

      3.1.4金针菇以衢州市江山、开化、常山县(市),台州市黄岩区,湖州市长兴县为重点产区;

      3.1.5常山猴头菇、云和竹荪、庆元灰树花、龙泉灵芝、磐安天麻、云和茯苓等为特色产区;

      3.1.6平菇全省比较普遍,草菇、美味牛肝菌、姬松茸、鸡腿菇等可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生产。

      3.2发展优质品牌产品

      继续抓好庆元百山组牌香菇,磐安磐峰牌香菇,省土畜产进出口公司的龙船牌香菇和黑木耳,景宁的三兰牌和云和三山牌黑木耳,梅林牌蘑菇罐头,常山江牌猴头菇和金针菇罐头等名牌产品。同时对香菇中的花菇、灰树花、灵芝、天麻、茯苓等也要创出一批名牌产品,以适应国际大市场的需求。

      3.3拓展国际市场

      一要调整产品结构,多创名特优新产品,要求花菇产量逐步调整到占香菇生产的80%以上,扩大出口;二要加强协调,确立合理价格,防止低价倾销;三要重视欧美市场的开拓,开展出口产品、出口技术、出外种菇等多种渠道,使浙江食用菌走向全球。

      3.4培育龙头企业

      3.4.1省级龙头企业

      以省香菇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省兴合集团、省粮油、土畜产等省级进出口公司,富阳、慈溪速冻厂,庆元县香菇市场、天河有限公司,磐安县土特产有限公司、杭州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和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骨干,扩大投资,改善生产条件,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和农户,分别组成一个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创利税超千万元的食用菌集团,带动和促进全省食用菌的持续发展。

      3.4.2市(地)级龙头企业

      以磐安县食用菌总公司为基础,上一个药字号的食用菌多糖类的嘌呤类药用口服和针剂制药厂,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创利税500万元以上,成为国内首家食用菌精深加工大企业。

      3.4.3县级龙头企业

      根据香菇、金针菇、蘑菇、平菇、猴头菇等各主产县实际由各县考虑,可上以供蔬菜类为主的食用菌罐头产品、盐渍食用菌、保鲜食用菌,食用菌保健食品等一批精深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创利税300万元以上。庆元的灰树花,开化、景宁的黑木耳,龙泉的灵芝,云和的茯苓,磐安的天麻等可考虑上县级各具特色的精深加工企业。

      3.4.4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在食用菌生产的重点乡(镇),建立股份制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具有栽培菌种厂、生产和科技信息辅导员、供销专业公司等组织和机构,成为乡(镇)食用菌产供销一体化专业服务组织。

      3.5加强食用菌交易市场建设

      着眼于解决广大菇农产品出路,在各类食用菌主产县(市)建立和完善一个中心市场,并与乡(镇)市场联网,为菇农提供功能比较齐全商务项目,并承担起当地食用菌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服务,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产品结构调整和反馈产品质量有关意见等。

      3.6重视中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食用菌行业协会在行业服务中的作用

      要加强省级和主产区食用菌行业协会的建设,在食用菌产业化经营中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做好健全全省食用菌行业协会网络,交流产销、科研经验,协调产品结构,提供科技与市场信息,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普宣传等方面的服务工作。

      3.7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金量

      一是依托浙大、省农科院、省微生物所等教学科研单位,研究建立浙江省食用菌科研中心。中心的主要任务是菌种选育、野生菌驯化、新品种栽培、食用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等。二是各级菌种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菌种管理,实行一、二、三级菌种联网配套供应,把好菌种质量关。三是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广大菇民的环保意识、生产卫生意识,杜绝假冒伪劣原辅材料伤害菇农利益。

      3.8扩大生产原料,解决资源不足危机

      一是对已无杂木可采的林地或不能再承受间伐的林地,要加大“封山育林”力度,采取扶持政策,鼓励栽培杂木林。二是对尚未采伐的林地,实行计划间伐,采伐指标到村到户,使生产量大于消耗量。三是推广以草代木,以减少杂木的年耗量。四是发展以桑代木,把浙江省每年修剪下来30万吨桑树枝条利用起来,可代替50—80%的杂木屑。五是抓紧发动人造菇木速生林,补充杂木资源。重点发展适宜浙江省种植的桤木、南酸枣、拟赤杨、马褂木、光皮桦、胡枝子、小果冬青等速生品种,间伐间种,永续利用。在香菇、黑木耳产区,都应重视种草、植树、生产三者的有机结合。六是发挥浙江菇农种植经验丰富的优势,有计划的组织部分食用菌技术人员到西北阔叶林资源丰富的地方发展香菇等食用菌,支持西北大开发。

      4、政策建议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促进浙江省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议:

      4.1加强领导和行业指导

      食用菌科研、生产、流通管理指导分属各有关部门。为加强行业间的协调,促进生产的发展,1984年建立了浙江省食用菌协会,对促进浙江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山区县(市)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各地的欢迎。但近几年来,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协会活动受到一定的影响。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效益农业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强对食用菌产业的领导和行业的指导,各地要求恢复省食用菌协会在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产销衔接,特别是如何通过行业自律、切实改变低价竞销,效益滑坡等问题进行协调研究。因此,一方面协会自身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和发挥协会的工作作用,特别是加强主产区在协会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希望政府能给以适当的扶持,特别是在财力上给与支持,使协会的工作能更好的开展起来。

      4.2增加科技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为改变目前对食用菌科研经费投入较少的情况,建议在农发基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行业组织和有关菌种生产管理机构开展工作。二是由于食用菌属蔬菜类,应把食用菌纳入“菜篮子”工程,享受蔬菜生产的优惠政策。尤其是在一些相对贫困的香菇产区,应对食用菌经营企业的所得税给予减免,以为经营企业扩销和广大菇农直接贩销创造条件。三是对实行食用菌产供销一体化的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精深加工企业和食用菌市场建设所需的投资,政府在技改资金贷款额度等方面予以扶持。四是对以草代木和发展菇木速生林的乡镇和农户,按实施面积给与资金补助或发放低息贷款。同时,为解决以草代木、以桑枝条代木必须攻破粉碎困难这一突出问题,建议省科技厅着手组织力量研究粉碎机械,作为当前的攻关项目。

      4.3加快营造菇木林,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浙江省菇木林缺乏,严重影响食用菌生产的持续发展。建议将各生产县市从每亩香菇中扣留的上交省林业部门的“双金”(育林基金、更新改造基金)留作地方营造菇木林生产资金,取之于林,用之于林。


      作者简介:

      曾长华 男 1952年10月生,1978年毕业于杭州大学生物系。现任中国食用菌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食用菌协会秘书长,浙江省香菇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副主任,浙江省联合香菇专业合作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通讯地址:杭州延安路312号 邮编310006,联系电话87918184。Email:zengch@zj.com

      丁秀娇 女 1980年出生。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信电系,现任职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图书馆。Email:dingxj@zucc.edu.cn

    编辑:皮皮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