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6-1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阜阳市颍泉区泉颍双孢菇协会,在颍泉区科委指导下,注重科技创新,双孢菇棚从2002年10亩发展到现今500亩,协会多次被省农委、市农委授予“示范合作经济组织”、“优秀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优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称号。目前协会会员已达1210人,带动周边农户375户,年产菌种80万瓶,年产鲜菇2745吨,实现产值1811万元,利润620万元。
双孢菇产量得到提高,培育成本显著下降,菇农利用科技创新种出“花”样双孢菇。
记者日前来到泉颍双孢菇协会,映入眼帘的是长势喜人的双孢菇。“如果不实行科技创新,我们就很难抵御市场的变化和风险。”协会创办人李文生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由于双孢菇的价格忽高忽低、变化较大,如果不设法降低培育成本、提高产量,不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不仅农民的收益会减少,更有可能遭到市场淘汰。为此,协会特别重视对菇农的技术培训,建立双孢菇技术培训学校,购置全套技术培训设施,并从福建聘请了专业种菇技师坐镇培训,先后举办双孢菇生产技术培训班16期,使菇农们熟练掌握了双孢菇生产技术,为增产增收提供了坚强的技术保证。
光靠掌握基本培植技术还远远不够,李文生意识到,要提高双孢菇的产量,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双孢菇不能在高温下生存,在24度左右的温度下就会死亡,这一直是菇农们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李文生带领一批技术骨干,对双孢菇如何抵御高温难题进行攻克,经过大家努力,现在双孢菇在30度的高温下也能存活,此举大大降低了培植双孢菇的风险。同时,在双孢菇原材料配方上,他们又进行了创新,以往用秸秆、牛粪、小麦等作原材料,而现在改用谷糠,改用后每个菇棚投入可节省1万元,而产量可提高20%。“目前我们用谷糠做原料的技术,在全国尚属首例,这项技术也只有咱阜阳掌握。”李文生自豪地说。
在解决产量方面,颍泉区科技局、农委也给予协会大力支持,区科技局专门从科技三项经费中拿出18万元,农委拿出2万元,用于双孢菇生产的高产攻关技术研究和器械配备,使单位面积双孢菇的产量由10公斤提高到15公斤,增产50%。随着协会基地规模扩大,会员增多,协会在经营管理上也进行大胆创新,以应对市场风险。前几年双孢菇销售靠一些公司收购,因此市场价格不稳,使菇农非常担心。今年初,协会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同创公司联手建加工厂,有了加工厂作为后盾,菇农们不愁销售,也不必再外卖零销,而加工也不愁货源,从而达到了双赢目的。双孢菇生产也真正走上了“协会+基地+农户+公司”的良性发展道路。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