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上海造”食用菌工厂化流水线吃香

    发布时间:2008-06-2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久前,江西省一家企业来到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邀请科技人员前往当地帮他们建一座食用菌工厂。他们慕名而来的原因是,上海已在国内率先选育出3个适合流水线生产的食用菌品种,以前每年只收一两茬的金针菇等3种食用菌,如今可以每天采收上市。记者昨天从市农科院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国已有10多个省市的相关企业前来该院接洽,准备把“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引到当地去。

      采用工业流水线生产食用菌,亩产值将超过50万元———这是上海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吸引国内众多企业的最直接原因。农业专家指出,此前农业中效益较好的花卉亩产值可达2万元至3万元,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使农业中的土地产出率提高了近百倍,称得上是目前国内以工业化手段提升农业的成功模式。

      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从美国、意大利等国引进9条蘑菇生产线,但之后大多数因技术等方面水土不服而停产。上海农科院经过9年多研发,与合作单位共同在国内首次选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真姬菇、杏鲍菇和金针菇3种适合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品种,同时构建可程序化调控的技术体系,填补了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领域的空白。该项目已获得2项发明专利和1项实用新型专利。

      集约化手段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农民种食用菌靠天吃饭,一年最多采收两季;但工厂化生产对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发生量等进行精确调控,给每一茬食用菌都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一年365天栽培和采收。同时,技术人员对每个环节都严格执行统一标准,比如同一批次的装瓶时间不能相差太多,以保证品质的均一性。因此,农民种的食用菌往往是冬季比春季好吃,但工厂化生产的食用菌品质却始终如一。按照传统栽培法,农民人均年产值最高2万元,若采用工厂化生产方式,人均年产值则能达到40万元。

      工厂化生产方式,还能做到安全可控。在原材料方面,科研人员提出了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限值,对产品安全进行前置控制;在生产过程中,所有环节都不使用化肥、杀虫剂、杀菌剂等,而通过一系列环境调控来保证食用菌的健康生长。比如,车间里都安装了无菌风过滤系统,房间消毒主要采用紫外灯,洁净场所的人员进出经过风淋系统。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