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7-1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近日,记者在福建省古田县三行食品有限公司看到,无菌化生产车间里,穿着清洁服的工人正忙碌在银耳、香菇等食用菌生产线上。今年食用菌价格高,订单多,前来洽谈的国内外客商络绎不绝。古田食用菌产销两旺,得益于品牌农业的带动。
古田是闻名的“食用菌之乡”,银耳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然而,长期以来古田食用菌有名无牌,产业停留在卖原料和简单改变物理形态的粗加工阶段。面对这种现实,实施品牌带动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成为共识。
为创立品牌、壮大品牌,古田县通过政府引导和财政扶持改变小农散户生产模式,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升产品质量。他们提出“科技兴菌”,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相继开发了“9901”纯白银耳和TR01、TR21等优良银耳新品种,在全县大面积推广,使主栽产品的优质率达95%,产品畅销欧、美、日、东南亚等地市场。他们还引进外资,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实现由粗加工向提取营养成分的精加工的转化升级。古田药业公司成功提取银耳中的活性分子银耳多糖,并以此为原料开发出银耳啤酒、银藻胶囊、银耳多糖C片、银耳多糖饮剂等系列产品。
今年3月,国家工商总局正式认定“古田银耳”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食用菌产业的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此前,“古田银耳”已获得“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古田县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食用菌之都”称号。
品牌农业的带动效应逐渐显现,古田县的食用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专业化、基地化、集团化的生产格局。
在大桥镇苍岩村,记者看到,1200多座银耳专用房里,白花花的银耳竞相绽放。苍岩村地少人多,家家户户种银耳,是古田有名的银耳专业村。靠种植银耳,村民人均收入去年达到了6000多元。村民姚建言去年种植银耳10万袋,纯收入10万多元。今年行情好,生产规模一下子扩大到30万袋,收购价也从去年的每公斤24元提高到今年的36元。
据介绍,去年古田县食用菌30多个品种总产量45万吨(鲜品),产值13亿元,菇农人均纯收入5362元。
编辑:皮皮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