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福建南安市码头镇诗南村的南安市绿亿食用菌种植股份有限公司迎来第一潮赤松茸采收。公司负责人吴水生介绍,通过智能设备控制环境,将原本在大棚栽培的赤松茸搬进车间,实现了赤松茸的工厂化生产。
绿亿食用菌公司占地30多亩,其中15亩作为赤松茸的培养基地,配有70多个空调生产车间,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另外15亩用来培养料堆制发酵,这是赤松茸生产的基础环节。
2个月前,公司就堆制第一批赤松茸培养料。培养料上架时需要工人上料播种,将发酵好的基质铺放在空调车间里。
除了收割第一潮赤松茸外,公司还进行第二期反季节赤松茸的种植生产。在赤松茸工厂化生产区域,工人有的给菇床培养料补水;有的对培养料进行催菇技术性处理。
吴水生介绍,赤松茸要想长得好,对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方面都有严格要求。在温度上,通过空调智能调控,确保温度稳定在赤松茸生长的最佳范围;对于湿度和灯光,则采取LED灯带和超声波加湿器加湿。这是公司独有的增产催菇技术,这项技术能够提高赤松茸工厂化生产的产量。为此,在每一潮赤松茸采收完成后,都让工人实施这项技术操作,确保赤松茸生长得更好。
“赤松茸进行工厂化生产,每年有4个生产周期,每个生产周期约80天。生产出的赤松茸鲜菇,菌柄直径达4-6厘米。目前,首潮无土栽培的赤松茸迎来丰收季,预计每潮菇产值300万元。”吴水生表示,70多个车间全面投产后,每年赤松茸产量约20万公斤,年产值3000多万元。(来源:海丝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