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7-2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为帮助通江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促进贫困农民增收致富,2008年3月,新西兰国际发展署援助通江县实施了“四川省通江县贫困农民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项目”。通过该项目,带动全县25个食用菌基地乡(镇)、70个专业村的食用菌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项目实施后,全县食用菌发展大战成效。
加强领导,组织实施。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经商委、农业局、财政局等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县经商委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实施的协调、管理和监督;严格按照《关于“四川省通江县贫苦农民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项目”的三方协议》要求,由县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实现了管培分离。
科学规划,合理选址。根据境内地域小气候与资源的差异性、食用菌栽培品种的多样性与相对集中性的特点,项目定在诺水河镇梓潼村、碧山村、天井村,陈河乡陈家坝村等11个乡(镇)的17个村实施,共覆盖6920户贫困农户、29060名贫困人口;主要就我县目前生产上主栽的银耳、木耳、香菇、平菇、蘑菇等品种的基础理论知识、标准化生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与加工及食用菌绿色食品生产、市场营销等知识进行培训。
精心组织,严把质量。一是认真编写培训教材和资料。从县银耳发展办公室、县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精心挑选出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食用菌专家10余人,结合通江县食用菌产业发展和培训需要,围绕银耳、木耳、香菇、平菇、双孢蘑菇等主栽品种,精心编写并印发了乡土教材8000多册。教材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操作性强,得到耳(菇)农学员认可。二是精心选择征订教材。通过精心挑选,我县从农业部征订了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综合类教材2000册。三是严格选聘教师队伍,保证培训质量。从县内外选聘指导能力强、实践和教学经验丰富的食用菌专业技术人员10多人组成了培训队伍,专门从事集中培训授课、现场答疑,巡回技术指导等工作。
创新模式,确保实效。为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时效性,根据各个项目村具体情况,按“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要求和食用菌生产的关键季节开展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本着“种什么,培训什么,什么困难,讲什么”的原则进行培训;并充分利用VCD、有线电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新技术进行图文并茂的讲解和推广,深受耳(菇)农欢迎。
截止目前,已在诺水河镇、涪阳镇、陈河乡、铁溪镇等10个食用菌主产乡(镇)的12个重点村,开展集中培训51场次3989人次,现场指导65次,产业调查3次,发放食用菌科技资料累计达8064份。通过培训,受训农民已普遍掌握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食用菌长势良好,增产增收显著。仅上半年,全县食用菌总产量达19000吨,实现产值1.44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36%。
编辑:皮皮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