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8-1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走进库伦镇西沟新村农民王金岐家的蘑菇大棚,在扑面而来的浓浓菇香中,老王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今年我共培植了5000棒香菇,能获纯收入15000元,这多亏了食用菌协会的帮忙,菌种有人育、技术有人管、销路不用愁,我们致富也有了门路。”
王金岐所说的协会指的是蕴绿食用菌协会,成立于2002年9月,是由蕴绿菌业公司和菇农们共同组成的合作组织,协会组建后,蕴绿菌业公司建立了两处生产示范基地,引进了食用菌深加工生产线,注册了“蕴绿”牌商标,形成了“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模式,协会带动全旗60多个嘎查村、1500多户农民走上了富裕路,全旗发展食用菌达到800多万盘(袋),菇农户均增收近万元。和王金岐一样,六家子镇塔斯海村民孙大军依靠养羊协会走上了致富路,他说:“我开始养羊的时候,效益一直不怎么好,去年加入了镇养羊协会后,在协会的帮助扶持下,当年收入3万多元。”六家子镇养羊协会自成立以来,得到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共为19个村、1080户养羊户协调养殖贷款172万元,会长带头与河北客商签订了购销合同,实现了定单养殖。在养羊协会的带动下,全镇养羊户已达1590户,羊存栏6.3万只,人均收入150元。
在库伦旗,像食用菌协会、养羊协会这样的农民合作组织还有很多,近年来,该旗本着“政府引导、入会自愿、利益共享”的原则,引导农民成立专业经济协会,架起政府联系农民、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这些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引、领、帮、带的示范作用,通过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邀请专家对会员进行技术培训等方式,促进农村科技进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使大部分农产品实现了标准化、社会化生产和销售,入会农户也实现了资金、技术、信息共享。目前,该旗共引导农民成立了养殖、食用菌、杂粮杂豆等专业经济协会21个,辐射带动农户3万多户。在协会的组织引领下,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了,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积极性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提升了,产量提高了,农民收入也增加了。
编辑:皮皮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