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8-2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多采光 少用水 降成本 增效益
本网讯:伴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甘肃省永昌县紧紧围绕“如何让农民增收”这一难题,重新审视县情,寻找区域优势,按照“多采光、少用水、降成本、增效益”的原则,重点发展啤酒大麦、食用菌、胡萝卜、温棚蔬菜、肉羊等特色产业,全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
啤酒大麦成为主产业。今年,永昌全县共种植啤酒大麦39万亩,总产量达20万吨。啤酒大麦较传统作物每亩节水80立方米、节肥成本30元左右,亩产量比普通农作物高20%以上,种植户人均节本增收1000元以上。按照“基地+农户+公司”的模式,已建起的金穗、烟台等10家麦芽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达30万吨,占到全国啤酒麦芽产量的18%,吸纳城乡富余劳动力3000多人,初步形成了“啤酒大麦种植基地—麦芽生产—畜禽养殖—劳务输转”为一体的农业经济循环链,规模优势和产业效益初步凸显。
食用菌孕育新希望。利用荒坡沙滩,永昌县通过科学定位、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市场培育等有效措施,在全县5个乡镇发展双孢菇种植户4000多户,种植菌棚7045座,总产量达10000吨,实现产值4000万元。一座标准菌棚(约0.3亩地)每棚净收入5500元,是种植普通农作物收入的15倍左右;每亩比粮食作物节水400-500立方米,今年全县2000多亩食用菌年节水90多万立方米。为确保销售畅通,县上一边积极引进企业和个人进行食用菌深加工,延长产品“产、供、销(加工)”链条,一边积极与省内外客商联系,达成收购协议,建立销售基地。同时,建成了春芽食品公司和金菇菌业公司,对食用菌进行收购和深加工。
胡萝卜实现致富梦。立足永昌城郊井泉灌区水资源较丰富、土质松软的优势,县上先后引进9种国外优良胡萝卜品种,独创出“起垄”种植法,在城郊井灌区共种植优质胡萝卜26000多亩,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了胡萝卜生产技术规程,严格规定了农药、化肥的施用标准。质脆,味甜,口感好的胡萝卜亩产达3500公斤左右,亩产值是粮食作物的近20倍,城关镇的金川东村和焦家庄乡的南泉村近80%的耕地种植了胡萝卜,胡萝卜收入已占农户人均纯收入的75%以上。
温棚蔬菜走俏新市场。今年,永昌全县共种植蔬菜温棚5310座,鲜菜年产量达80多万吨,每棚(占地约1亩)年收入12000元,是种植普通农作物近15倍的收入,每亩年节水250多万立方米。县上还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成立了可靠、长期的营销队伍,现已建起反季节蔬菜专业销售批发市场16个,发展民间运销组织20多个,从事蔬菜运销人员达3000多人,生产的蔬菜不但满足全县市场的需求,而且销往周边市县的各大市场,改变了过去“吃菜全靠粮来换”的局面。
肉羊产业培育新品牌。永昌是全省12个半农半牧县之一,有天然牧场340多万亩,有悠久的养羊历史。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永昌通过县、乡农技干部驻村指导修建暖棚,传授养羊先进技术,大户带小户、建立示范点等多种方式,引导农户发展舍饲养殖。目前,全县已发展规模舍饲养羊大户110户,建立改良站(点)160多个,改良羊只20万只。经改良后的三元杂交羔羊,净收入是传统养殖的5倍,仅此一项,养殖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以此为龙头,引导农户发展了“农家乐”等羊肉餐馆200多家,吸纳劳动力1000多人,已成为永昌餐饮服务业的一大亮点和农民收入新的经济增长点。
编辑:皮皮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