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08-2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8月12日一大早,在江西省安远县凤山乡凤山村一排低矮的小平房前,东山食用菌合作社的几名菇农忙开了,采摘、分捡、包装……不一会儿,一篓篓白色的杏鲍菇就堆满了大半个包装间。
合作社成员钟养金一边装运鲜菇上车,一边乐呵呵地跟笔者聊开了:“现在是奥运会期间,这些小蘑菇只经初步加工,通过广东、香港中转站,卖给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小蘑菇味美营养丰富,他们特别喜欢,每公斤的批发价都在15元以上呢!”
和钟养金一样,合作社的另外几名成员也都尝到了种植小蘑菇的甜头。他们利用农村闲置的空心房,装上专业空调,采用工厂化生产,一年四季均有小蘑菇产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不仅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还提高了这几户菇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今年我承包了800平方米杏鲍菇,产品品质好,全部出口,才半年时间已经获利5万多元啦。”钟养金告诉笔者,他还说,依现在的形势看,到年底,合作社的每个成员都能拿到近10万元的分红。
“别看现在村里的蘑菇产业发展得这么好,10年前连我这个老‘菇王’都差一点转了行!”在一旁分捡食用菌的“蘑菇元老”欧阳观祥,和笔者聊起了凤山村的种菇历史。
上世纪80年代,安远是江南万担香菇生产县,食用菌占了广东、香港等地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二。该县凤山乡凤山村是有名的“蘑菇村”,家家户户都有种蘑菇的习惯。随着当地林木和木屑香菇生产退出市场,原来种香菇的数千农户面临着生计困难。正当大伙愁出路的时候,2002年初,县里耗资90万元专门定制了260台空调免费送给农民,鼓励菇农转变传统的生产和经营理念,推广小蘑菇工厂化生产。
一听空心房改造成厂房,还有专门的技术和销售指导,胆大的凤山村菇农欧阳观祥不顾村民的劝阻,第一个从县里拉回了11台空调。当年,他只花了2万多元就把11个空心房改建成了220平方米的蘑菇生产房,利用县里免费提供的草料菇生产技术,欧阳观祥种了4轮鸡腿菇,净赚7万多元。
几年下来,欧阳观祥成了村里第一个有能力买私家车的菇农。
送空调种蘑菇赚钱的事很快在凤山村传开了,众多互相观望的菇农再也坐不住了,纷纷添购空调,空心房装空调成了当地一道奇特景观。县里也在凤山村建立了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和“一村一品”示范项目,并在技术培训、小额贷款、销售窗口等方面对菇农进行扶持。
如今,凤山村发展工厂化食用菌250多万袋,年产量700余万公斤,产值突破5000万元,培育新型菇农105户,仅此一项,人均增收750元。去年,凤山村成为赣州市唯一的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今年4月,该县食用菌通过有关部门的审定,获得了出口权,凤山村的小蘑菇也借着这张“绿卡”漂洋过海卖到了新加坡、美国、东南亚等国家。
“种植食用菌成本低,利润大,还是个技术活,工厂化生产打破了季节的限制,让农民告别了一脚泥一把汗的农田生活,村民们都乐着呢。”菇农卢山飞道出了种菇的种种好处。
“找准了路子,接下来我们准备引进食用菌深加工项目,开发出更多的品种,从而带动当地更多的农户种植小蘑菇,把凤山村建成全省,甚至全国都有名的小蘑菇‘致富村’。”凤山乡党委书记尧章荣对凤山村下一步发展信心十足。
编辑:皮皮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