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9-0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本网讯(记者明旭影)武汉市新洲区位于武汉市东北部,大别山余脉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全区版图15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1.3万亩,山林14.3万亩,全区总人口96万,其中农业人口74.5万,是一个农业大区。十多年来,新洲区委、区政府立足基本区情,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立食用菌产业的主导地位,无论领导班子怎样调整,干食用菌产业的思路不改;无论经济环境怎样变化,上食用菌产业的决心不变;无论工作重心怎样转移,抓食用菌产业的力度不减,促进了该区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02年新洲区率先跨入全国亿元产值百强县(区)2006年11月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会在这里隆重召开,2008年新洲区通过国家标准委验收,获“全国双孢蘑菇标准化栽培示范区”称号,新洲区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武汉市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双孢蘑菇、白灵菇已成为湖北省农业的品牌产业。
2008年,新洲区食用菌主要有四大骨干品种:双孢蘑菇、白灵菇、香菇和平菇,形成了区东北部的徐古、潘塘、旧街、三店、道观、辛冲、邾城、凤凰等8个街镇的食用菌生产大板块。其中双孢蘑菇种植面积640万㎡、白灵菇200万袋、香菇60万袋、平菇250万袋,年共计产鲜菇6.4万吨,合计产值2.6亿元,实现纯收入0.98亿元。2008年蘑菇产品的转化加工也有长足的发展,全区大小加工厂达25家,其中长华食品公司罐装蘑菇、蘑菇原汁酱油批量投放市场。全区蘑菇产品本土加工率达50%以上,全年加工产值达1.8亿元,实现利润950万元。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入蘑菇生产的打工行列,合计全区蘑菇生产雇工日数达51.6万个,农村富余劳动力打工创收2064万元。2008年全区累计转化稻草10.5万吨,牛粪7500吨、棉籽壳3500吨,谷壳1800吨,木屑200万吨,通过生物质循环利用,废料变原料、副品变正品,年转化增值创收2650万元。2008年全区食用菌产业全口径产值4.8714亿元,生产加工经营创纯收1.5464亿元,目前全区从事食用菌生产经营农户达1.8万户,参与农民达9.5万人。食用菌产业已成为新洲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途径,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大样板,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成效斐然。
编辑:LQ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