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9-0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去年我家建了4栋棚,今年又建了6栋,全都种上了蘑菇。”长哨营乡大地村的刘玉书对自己的“蘑菇事业”很有信心,而该乡三岔口村的15户村民也改变了每年一茬玉米的耕作方式,自建温室大棚30栋,加上西沟、二道河等村村民自建的大棚,目前,该乡农民自建大棚已达200余栋。“本土”农民不断加入食用菌种植产业,不仅为自己找到了一条致富新路,也为“蘑菇之乡”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续动力。
2008年以来,长哨营乡提出了建设“京北蘑菇之乡”的发展战略,并制定了优惠政策,在区里补贴的基础上,乡里还对每个标准温室补贴5000元,同时,放第一茬菌棒每栋达1.2万棒以上的,将再给予5000元的补助。全乡蘑菇大棚从最初的2栋发展到目前的300多栋,打造了西沟、大地等6个食用菌特色村,还专门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协会,基本建立起了集生产、管理、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体系。
在政策鼓励和种植大户的示范作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看到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前景,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种植模式或者将土地出租,纷纷投身到设施农业的生产中来。大地村是该乡发展食用菌产业较早的一个村,在村内大户的带动下,2009年,村民又自建了25栋温室大棚,与大地村相邻的三岔口村受其影响,今年也开始改造旧鸡舍、新建大棚,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宝财告诉笔者,村里地薄,种玉米挣不了多少钱,政府有这么多的优惠政策,建大棚收益会多得多。而村民杨兴文已经做好了打算,除了养鸡外,他马上还将拥有自己的一栋大棚,他打算边养鸡边种植蘑菇,靠勤劳过上更好的生活。(北京城乡经济信息网)
编辑:LQ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