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湖北省:远安县农业加快“制标”正当时

    发布时间:2009-09-2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本网讯(记者明旭影)湖北省远安县地处山区,森林覆盖率达74%,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农业生产也较少受到工业“三废”污染。近年来,全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建成了桑蚕、茶叶、食用菌、优质米和以柑橘为主业的水果等农业板块。

      远安县的农业标准化工作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认识不够到位。
      部分农民、企业和经营者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作用概念模糊,认识和理解不透,主动参与意识不强,“重生产轻管理,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较为普遍,实施标准化生产还未能成为企业和农民的自觉行为。

      体系尚不健全。
      目前推行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大多为国家及省行业部门颁布的标准,与该县实际生产还有差距,且与国际标准还有明显差距,有待制定既适合远安土壤、气候及生产实际,又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标准。食用菌产业在远安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种植规模已达9300万袋,鲜菇产量达5万吨以上,农民发展食用菌人均现金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而直到2002年才制定和颁布第一个地方标准。鹿苑茶是远安的传统优势农产品,然而到目前为止,尚未制定统一的地方标准,农户生产全凭经验,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生产方式比较落后。
      食用菌产业仍为一家一户作坊式的生产状态,全县没有一套完整的机械化制筒、装袋、烘干等现代化设备和专业服务队伍,生产方式仍处于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柑橘、茶业产业也是如此。

      示范基地档次不高。
      受客观条件限制,对产业基地投入有限,部分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布局不合理,水电路设施不配套,机械化耕整、排灌、用药、施肥、采摘、运输等自动化设施不配套,直接导致生产管理成本高、劳动效率低下、产出效益不高。

      农业企业数量偏少。
      全县农业产业化企业不到20家,规模种养大户生产规模小、数量少,缺乏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的主体。

      绝大部分农产品都处于过剩状态,但所有优质农产品都有市场,具体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方面“大路货”农产品大量积压滞销,另一方面绿色、无公害、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供不应求,二者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内在质量不同。

      发展现代农业,一定要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否则,农产品上市之日就是过剩之时。就远安农业来讲,要根据远安的自然环境特点及生产实际,有计划地制定食用菌、柑橘、茶叶等农产品系列标准规范,并对标准进行集成,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面对国内市场,要积极发展超市农业,按照国家农产品分等定级标准,严格依“标”生产,按“标”加工,引导农产品分级包装上市,确保生产出的农产品符合现代超市需求。同时,要加快出口农产品、名特优新农产品、食用农产品的制标工作,并逐步向大宗农产品普及。

      要强化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管理。经过多年的引进、试验和培育、驯化,远安农业生产品种格局基本上已经固定,这些品种都经过了实践检验,符合远安土壤、水质、气候条件和种植水平。实践证明,水稻扬两优6号、香菇135、柑橘尾张、鄂茶7号等是远安农业产业的主导品种,必须加强这些主导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确保品种的标准一致。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