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11-11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姬松茸栽培基料的处理
1、基本配方
麦草(或稻草)3000千克,牛粪3000千克,豆饼120千克(或棉籽饼240千克),过磷酸钙120千克,石膏粉60千克,碳酸钙60千克,石灰粉60千克,尿素16千克,硫酸铵20千克。
2、基料发酵技术
2.1一次性发酵法
一次性发酵,指将培养料在室外一次完成发酵后,进棚铺料后直接播种的操作技术。该法应用性较强,生产上易于推广,适宜于北方地区采用。与二次发酵技术相比既具操作简单、节约设施(设备)投资和燃料、省工省力等优势,又有发酵难以均匀彻底、病虫基数偏高、带杂菌上床的机率较高、菇棚消杀效率低、后期易发生污染等弊端;新开发生产区首批生产可采用该法,建议老生产区域或老菇棚以尽量采用二次发酵。具体操作可参考双孢菇技术。堆酵完成后,摊开料堆,使其散发热量,快速降温,同时测试并调整培养料以下主要指标:
含水率:约65%~68%。pH值:7.5,最高不到8。气味:略带酸味的发酵味,如有较重氨味可摊开料,喷洒清凉的井水,并多翻几次,氨味即可散发;若有较重酸、臭、腐等气味,说明发酵处理不当,应重新进行堆酵处理。温度:30℃左右。病虫害:仔细检查料内无明显杂菌团块,尤其应注意有否活的虫体及虫卵,一般情况下,发酵阶段施入辛硫磷后,害虫类便不再靠近料堆,料内原有活虫亦被杀死,但万一其中仍有活虫,则可使用氯氰菊酯溶液喷洒,15分钟后再次检查,确信无活虫存在后,方可进棚铺床。
2.2二次发酵技术
将培养料在室外经2周余的堆酵,移入菇棚后利用强制升温的方法进行再次发酵,两次发酵处理共同完成一次投料过程,技术上称为二次发酵。实践证明:培养料内有益高温(包括中温)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活动以及菌群数量的大量聚集,在很大程度上发生并取决于二次发酵阶段,当料温、棚温在50℃左右时,料内菌群数量大量发生且达到高峰期,由于该阶段高温有益微生物包括喜温性细菌、喜温性放线菌的发生和聚集,从而产生大量菌糖,并将培养料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进一步分解、转化为姬松茸易于吸收利用的营养成分。并且,微生物菌体自身所含有的菌体蛋白和脂肪等都是姬松茸合适的、必需的营养源。二次发酵的各操作工序大约时间是2~5~4~3~2~2~1~5~2天共计约26天,其操作如下:
按一次性发酵技术要求对培养料进行2天预湿并建堆,第三次翻堆2天后混匀进棚,进入二次发酵程序。
进棚后的培养料堆放尽量加高,以利自身产热并保持温度,并利用大棚膜吸光吸热特性使棚内气温升高,推动培养料自身继续产热升温,该阶段历时2天,一般料堆内可达45~55℃甚至更高;随之往棚内通入100℃蒸汽,使棚温快速升高,该过程约需1天时间,当测棚温达60℃时,维持6小时即可;然后采取下午覆盖草苫保温、白天揭草苫利用日光加温的办法,保持棚温50℃~52℃,如达不到该效果,可适量通入蒸汽,维持该温度5天左右,即进入降温阶段;降温的目的是使棚温、料温降至最低,具体操作是白天覆盖草苫遮荫、晚间揭草苫的方式,迫使料温降至合适水平。注意要点是尽量不要通风否则,料堆上便很快出现鬼伞类杂菌,难以抑制。当料温在35℃以下时,可采取晚间强制通风的措施,使料温快速降至30℃以下(或常温),然后即可播种。
3、基料质量评判:
3.1含水率约65%~68%;
3.2 pH值为7.5;
3.3料温降至28℃~30℃,或常温(气温、棚温高于30℃时);
3.4色呈棕褐、均匀一致,不间杂黄、黑或绿色料团或粪块等;
3.5味具特殊料香,无酸败、氨臭等异味;
3.6手握料感觉柔软,有弹性;
3.7无病虫杂菌。
达到或符合上述标准时即可进行播种。(曹德宾 /文)
编辑:LQ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