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方兴未艾

    发布时间:2009-12-18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日本企业习用中国兵法闻名商界,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就曾公开宣称孙子兵法是他们成功的法宝。如今,中国的食用菌企业身处强敌林立之世,或许也需要谨记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虚心学习竞争对手的长处,扬长避短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引进工厂化栽培概念将高效农业进行到底

      在第三届中国蘑菇节同期举办的中国食用菌工厂化论坛上,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已成为一股潮流,呼声渐响,我国食用菌生产的未来终将走上工厂化栽培的道路。“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食品质量安全、外观包装以及常年供应的稳定性等方面要求越来越严苛,继续沿用中国传统方式生产出来的食用菌将在药残、产品质量稳定性、产品外观整齐性以及包装技巧等方面逐渐被市场淘汰。”在记者与行业企业家们交流过程中,业界人士对此达成共识。

      浙江百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其耀向记者介绍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优越性。“工厂化栽培一是解决了效率问题,能够人工控制气候温度,克服了传统的季节性生产的缺点,并由于全线生产由机器控制,避免人工带来外界污染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安全,二是提升了产出率,极大降低了杂菌生长的可能性。同时凭借工厂化栽培技术,真正变废为宝,将农民生产农副产品剩余的废料进行发酵处理作为基料养菇,可谓是高效、环保及节能农业的典范。”

      记者了解到,始于上世纪中叶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诞生于荷兰。1947年,荷兰率先进行蘑菇工厂化生产,随后,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也陆续开始进行。日本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采用工厂化模式生产以白色金针菇为代表的木腐菌。80年代后,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在日本的基础上开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尝试。

      “我国大陆真正意义上的引进工厂化栽培生产线是在2000年左右,由上海一家食用菌公司引进韩国技术,至此,工厂化栽培才在大陆逐渐兴起。”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食用菌分会副秘书长刘自强告诉记者。“虽然工厂化栽培在西方甚至在亚洲的部分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等已推广几十年,但这个概念在五六年前对于大部分大陆的食用菌企业还很陌生。大陆市场上销售的菌类大多还是传统方法生产,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各家各户的蘑菇集体采收上市,扎堆销售价格低廉,而到了4~10月期间由于受气温、湿度等因素制约,很少有企业能够育出鲜菇,这段时间的市场空白就很容易被其他对手抢占。”刘自强的担忧不无道理。事实上,目前国内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国际对手“大兵压境”的压力,也正是这股压力,让国内企业感受到了发展工厂化栽培的紧迫性。

      国内技术空白

      亟待填补然而,工厂化栽培虽然有种种优势,但在我国推广起来仍存困难,福建省平顺食用菌有限公司总经理钟孟义一语道破其中缘由。他告诉记者,“目前制约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推广的因素一是资金、二是技术。”

      “其实国内真正搞工厂化栽培的企业屈指可数,而真正明白该领域各种技术的专家就更是稀缺。”刘自强说道。因此,论坛邀请了荷兰著名的蘑菇农场建造商克里斯蒂安集团创始人PeterChristiaens以及匈牙利BIO-FUNGI公司董事长ArpadMutsy给国内企业介绍了目前欧洲普遍使用的高压隧道堆料发酵技术以及二次、三次发酵技术,韩国的京畿道农业技术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周永哲及日本千曲菌蕈研究所的松原喜光等专家介绍韩国金针菇产业的发展及日本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育种及菌种等相关方面的问题。“在对工厂化栽培技术认识上尚处空白的阶段下,向国外专家取经是弥补空白的唯一方法。”刘自强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欧洲市场上双鲍菇销量很大,而在亚洲市场金针菇等菌种则更受欢迎。因此,向同在亚洲市场,消费者食用习惯相近的日本、韩国学习经验则成为很多企业参与本届论坛的目标之一。日本独资企业大连信州食用菌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家友向记者介绍了日本企业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培养料自动装瓶机由日本田中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研制成功。虽然当时还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但由于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因此大幅度地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他进一步介绍,为不断满足生产现场的需要,搅拌机、接种机、0???⑼诋J机、机器手等自动化设备也随之诞生,并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现在,日本的设备,以其稳定性好,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而在业界受到瞩目。“菌种的质量是决定工厂化瓶栽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孙家友强调说,如果不能对菌种进行认真管理,会产生很大的风险。在日本,最初有很多农家自己用试管,从菌丝状态中制作菌种或者反复扩繁使用菌种、但是因为没有高度的管理技术、往往很难取得成功。如果是家庭规模栽培,即便是失败了,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是大规模企业的菌种扩繁失败了,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在日本从专门的菌种厂家购买附带栽培技术指导的菌种是最基本的形式,我们相信伴随中国未来食用菌业发展分工细化,菌种和栽培等也将分离,因此我们在大连成了独资公司,要用日本先进的设备、以及优秀的栽培技术为中国的工厂化甁栽企业服务。”(在线国际商报/崔悦)

    编辑:XS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