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3年度业绩报告看食用菌上市公司未来发展

    透过2023年度业绩报告看食用菌上市公司...

    气温飙升!这些菌菇品种轻松战高温

    气温飙升!这些菌菇品种轻松战高温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会暨设施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研讨会胜利闭幕

    第九届全国(新县)羊肚菌高质量发展大...

    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胜利闭幕

    第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2024年全国两会聚焦食用菌行业声音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利辛)羊肚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

    第 23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暨全国...

    云南施甸:得天独厚“菇市”牛

    发布时间:2010-05-04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图一


    图二


    图三

        “过去我买一辆摩托车还要向伙伴借钱,如今我家种植香菇发财了,去年(2009年)5亩地上纯收入20多万元钱,不仅买了面包车,银行还有存款,今年争取收入25万元。”

      说这番话的人叫樊腾卫,施甸县姚关镇富阳村墩子二组农民、“富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若不是亲眼所见,一定以为樊腾卫在吹牛,然而,记者连日在施甸县姚关镇食用菌种植基地、相关企业生产车间等地采访,并了解香菇销售市场情况、听取施甸县食用菌产业领导小组负责人介绍,所见所闻的,确实是一片繁荣景象——

      规模种植,1亩地年收入超过3万元

      在姚关镇富阳村墩子二组的一片地里,村民们用木头和薄膜密密匝匝地搭建起千余个大棚,大棚外覆盖着黑色的、用来遮阳的网。大棚内是一排排的、1米多宽2米多高且有数层的木架子,架子的每一层上都整齐有序地摆放着数筒名叫“菌筒”的棒子,这些棒子碗口粗细,50余厘米长,菇农的“宝贝”——香菇就长在这些棒子上。

      4月15日,记者在大棚边的“富阳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里采访了樊腾卫。他告诉记者,2006年他靠产业贷款等渠道筹资5万多元,在自家不到1亩的承包地里搭建起了大棚,开始学习种植香菇。当年种植3万多筒,除去3.8万元菌筒钱和1.2万元大棚钱,纯收入2.5万元。2008年,他扩大规模,大棚占地2.5亩,纯收入达10万元。2009年,规模扩大到5亩,共种植19万筒菌筒,纯收入超过20万元,每亩地的收入超过3万元。樊腾卫说,今年他不打算扩大规模,但计划“养菌筒”在21万筒以上,争取收入25万元以上。

      樊腾卫介绍,菌筒是公司提供,每筒2元钱左右,买回来后“养”在大棚内的架子上,不施肥不打药,只需按技术人员的要求给菌筒注水或浇水就行了,当然水得是可以直接饮用的清洁水,所以,他们种植的香菇完全绿色环保。他说县里和公司在这个种植基地建起了香菇收购点,为每一户菇农办了信用卡、电话卡,每天派车来收购,菇农只需将香菇采摘下后运到收购点过称,公司就将钱打到信用卡上了。

      “至于价格,是随行就市,最贵的‘对天白花菇’(香菇的一个品种)价格达到了13.5元每公斤,普通香菇的鲜价最低也在每公斤4元以上。”樊腾卫指着一朵较大的香菇说,“例如今天(4月15日)的价格是每公斤5元钱,这朵菌儿,起码要值1块钱。”

      立体种植,1亩地当8亩种

      记者在大棚里看到,菌筒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香菇,一位农妇从架子上取下菌筒,将较大的菌子摘下,再把菌筒放回架子上,而大棚外的道路上,是车来人往。这位妇女告诉记者,那画着食用菌图画的车子是公司来收购香菇的,那些背着或用摩托车驮着箩筐的人是来交售鲜菇的。她说一箩香菇就卖100多元钱。

      “之所以收入这么高,就是因为一个架子摆放8层菌筒,做到了1亩地当8亩种。”樊腾卫说,“这地方可以一年四季长菌子,1亩地的架子上最多可以摆放2.5万筒菌筒,一批菌筒在地里9个多月,至少可以采摘5批次香菇,每一筒菌筒除去成本,收入在1至2元之间。”他说折中一点计算,1亩地里摆放2.3万筒菌筒,每筒赚1.5元钱,一亩地可收入34500元钱,即使再除去大棚的折旧费等费用,1亩地1年的纯收入也在3万元以上。

      这时候,墩子二组组长李风卫来到种植基地,他说墩子二组共27户农户,除了2户搞建筑外,其余25户都种植香菇,像樊腾卫这样的大户在他们村有好多户,富阳村这片基地180多亩,去年亩均纯收入超过3万元。

      在姚关镇另一个食用菌种植基地——将台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记者同样看到了这样令人激动的场面。姚关镇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姚关镇从2006年发展食用菌(香菇)产业至今,已覆盖全镇8个村,种植农户153户,有两家合作社(基地),2009年规模种植390万筒,实现农业产值1560万元。2010年种植规模预计达650万筒,产值2600万元。

      而施甸县2009年产业发展总结材料则显示, 2009年,全县共同种植菌筒680万筒,共有7个乡镇的500多农户在种植香菇,菇农实现生产总值3200多万元,户均纯收入6万多元,涌现出了一批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种菇户。

      得天独厚 香菇占全省市场80%

      菇农说的“公司”是指“云南大山合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5年,施甸县引进国家食用菌龙头企业“上海大山合集团”以及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资金、技术,在整合原企业的基础上成立的,目前该公司已成为我省规模最大的,集香菇栽培、收购、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建成“施甸县食用菌研究所”、“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施甸县中试基地”、“全国供销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施甸县分所”等下设机构。

      走进大山合公司,只见购买菌筒的拖拉机排起长龙,一些工人正在分拣鲜菇,然后装车发往保山;最忙的是正在用机械装菌筒的那数十位工人——他们将刚刚粉碎下来的木屑装进塑料袋里,经过灭菌、接种等工序后,就可以作为菌筒发给菇农。公司副总耿树义告诉记者,由于受场地、原料、人力等限制,目前公司最大能力是日出产菌筒3万筒,每年最多生产1000万筒,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

      公司负责指导农户技术的吴新春来自浙江丽水,他说,生产菌筒是个复杂的过程,是“实验室里培育出的”,经过了各种试验,技术成熟,菇农只需按要求做三件事:浇水、脱袋(把塑料袋脱去)和注水,然后就等着菌筒长香菇,再把鲜菇卖回公司,就赚大钱了。他说种植香菇不用强劳动力,因此目前施甸县从事食用菌种植经营的2000多劳动力中,有70%是农村妇女。

      据介绍,该公司在昆明关上疏菜批发市场建立了直销部,施甸产的鲜香菇由于色正、味香、形好,占了昆明香菇市场的80%以上,公司每天为这直销部供应10吨以上新鲜香菇,还供不应求。此外,公司有年加工250吨干菇能力,干菇由上海的大山合集团公司销往国内各大中城市和出口日本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循环经济 一业兴百业旺

      木屑是菌筒的主要原料。在大山合公司,记者看到,几台粉碎木柴的机械在不停地工作,等待粉碎的木柴堆积如山。许多人见此情景,难免产生这样的疑问:长此以往,会不会砍光了树木,破坏了环境破坏了生态?记者得到的回答是:这正是此产业的优势——循环经济。

      施甸县食用菌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董自礼介绍,菌筒所需木屑主要以阔叶林树枝为主,由公司统一收购林农原来当柴的树枝加工成菌筒供给菇农,菌筒出完香菇后由公司回收再加工成猪饲料,供给生猪养殖户,带动养殖业发展,同时指导农户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生火,节约木材用于食用菌生产。

      董自礼介绍说,在这一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农民成为多重受益者:大山合公司目前每年要采购价值400万元的林木枝桠;施甸县每年出栏生猪近40万头,每头商品猪可节约150元左右的粮食成本,全县一年可节约猪饲料1000多万元,试验证明菌筒加工的饲料有增强猪的免疫力等作用,进一步降低养猪成本。这样,最终实现了4级企业化操作、3级农户操作的7级循环经营的集约化农业生产,形成了以公司带基地、基地带农户、产业联动发展、合作共赢的现代农业经营格局。

      7级制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上图二)

      董自礼说,为科学采伐森林资源,大山合公司去年还投入扶持资金7万元,分别在昌宁县和龙陵县建立了木屑加工基地,2009年累计从外县购回木屑8000吨,除解决一批人就业外,还带动了周边县区林农增收。

      4月20日,施甸县召开专题会议,会上除部署今年完成800万筒以上的香菇种植任务外,还专门部署种树任务:未来三年全县大种树,今年6月底前全县要种树10500亩。董自礼说,主要种植化桃树等速生树种,三年后即可采伐,这也是林改后施甸县林农的最大一笔收入。(记者 董国平 通讯员 李振兴/保山日报)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