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市是世界香菇栽培发源地,也是我国食用菌十大主产基地之一。
食用菌的栽培,一般以单个农户家庭为主,很难实现产业化。而浙江双益菇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叶圣益,通过8年攻关,终于攻克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的技术难题。
“以前,龙泉经常出现‘菇贱伤农’的事情,因为当时没有烘干技术,香菇卖两毛钱一斤,有的甚至烂掉倒掉。”搞技术出身的叶圣益研制出了烘干机,不仅帮农民解决了卖菇难题,而且他生产的烘干机还运用到木材行业,这项发明也为他带了几百万元的收益。
按理说,凭着这几百万的积蓄,叶圣益的退休生活应该会很舒适,但是他闲不住,打起了推进食用菌产业化的念头。
“为什么要搞产业化?主要是考虑到浙江的土地资源有限,通过工业化生产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并增效增 增值。”叶圣益告诉记者。
通过多年实践并与浙江大学合作,叶圣益探索出白灵菇、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成套生产技术,通过粮棉作物生产后的废弃料――玉米蕊、棉籽壳等可再生资源,进行循环利用,生产金针菇和白灵菇等珍稀食用菌,掌握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核心技术,使白灵菇生产首次在南方栽培获得成功,突破了白灵菇生产区域限制。
更重要的是,双益公司通过工厂化生产方式,循环利用农作物下脚料生产食用菇,节约了大量林木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由于双益公司在生产过程不使用木材资源,每年可减少阔叶林耗损4万立方米。目前,龙泉市食用菌年生产两亿袋,年消耗森林资源约15万立方米,仅在龙泉市推广无木化生产,每年就可节约森林资源消耗15万立方米。如能在全国推广,节约量将十分可观的。”龙泉市农业局经济作物站站长何建芳告诉记者。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