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为预防控制野生毒菌中毒,避免和减少因食用野生毒菌中毒事件发生,泸西扩大宣传,从方法上教会群众识别毒菌。
每年夏秋季节,是各种野生菌生长季节,也是误食野生菌中毒的高发季节。前几年,许多人因为无法正确识别野生菌,食用后出现中毒现象,轻者出现头晕目眩等现象,重者死亡,严重威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出现上述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很多人无法正确识别野生菌。
为此,泸西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介绍了六种识别毒菌的方法:毒菌一般形状奇特、菌柄细长或粗长,有的像斗笠、人头、菌盖平整,也有的菌盖内质极硬,菌盖与菌柄易分离;有毒菌菌盖表面多有丝状或纤毛物、小斑点、残渣、鳞片等物,明显易见;有毒菌多色泽鲜艳,一般为红、绿、黄、黑、青、紫色,有的采后易变色;有的分泌物用水浸泡像牛奶一样浑浊;多数毒菌看不见有小虫啃食痕迹;毒菌多数生长在不卫生而潮湿的地方,而且生长速度很快;一般而言,凡色彩鲜艳,有疙瘩、斑、沟裂、生泡、流桨、有菌环、菌托及呈奇形怪状的野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成分。
若食用野生菌后10分钟至48小时内,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症状,可采用饮水、催吐方法排出未被吸收的毒物,并及时到就近医院诊治,同时携带吃剩的野生菌或未加工过的野生菌以供诊断时参考。
与此同时,为避免误食野生毒菌中毒事件的发生,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城乡居民和餐饮单位。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集体食堂应避免加工销售野生菌类,防止发生野生菌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各餐饮企业要严把野生菌采购关,并注意加工烹调方法,确保食用安全。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