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9-2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瞄准市场空缺,防空洞里种植茶树菇
袁宗宇是綦江县横山镇人,2008年以前在重庆沙坪坝区做小本生意,收入仅够维持家庭开销。
隔壁邻居是个福建人,靠着租用废弃的防空洞种植茶树菇发家致富。在两个人的交谈中,了解到茶树菇市场潜力巨大而且投资成本不高时,袁宗宇动了心。
“那个时候綦江的茶树菇大部分都在外地买。”2009年春节,袁宗宇了解到綦江茶树菇市场空缺后,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家乡,在三江街道圆通寺社区两个废弃多年的防空洞里开始创业。
“市场上的菌种每包卖到2.8元,于是我选择自己制作菌包。”袁宗宇介绍说,他请来技术顾问对工人进行培训,并在短短2个月时间里制作了20万包菌种,每包成本仅2.2元,仅此一项,就节省了成本12万元。
茶树菇属中温型菌类,防空洞里阴暗,潮湿,温度稳定,各种条件都适合茶树菇的种植,不到2个月,第一批茶树菇开始陆续丰收了。
没有市场的袁宗宇不等不靠,他每天带上几斤新鲜的茶树菇辗转到綦江、万盛和重庆的各大菜市场“自我推销”。由于老袁的茶树菇个大、味美,质量好,批发商都愿意订购他的茶树菇。
8月下旬,袁宗宇卖出去了第一批200斤茶树菇,批发价为6元。随着茶树菇成长期越来越快,每天的产量从200斤提高到了800斤,多的时候甚至突破了1000斤。
长得快卖得俏,鲜菇一年赚了180万
“每次都是还没采摘,都被批发商提前预订了。”袁宗宇回忆说,那段时间,茶树菇的市场行情比较好,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于是,他在10月份新增了10万包菌种,种植规模达到了30万包。
“防空洞菌种周期长,出菇速度快,一天可掐2-3次。”正在防空洞里采摘的工人李香告诉记者,每天凌晨3点多,她就和其他的十几个人工人一起采摘一次,下午三点多又采摘第二次。如果是丰产期,一天要采摘至少3次以上。
据介绍,由于受到生长习性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在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季节很少有茶树菇鲜货上市,利用防空洞进行茶树菇的周年栽培后,茶树菇错峰上市时价格比往常要翻一番,干制茶树菇也可获得更多的利润。
袁宗宇为笔者算了一笔帐:一包菌种一年四季都可出菇,每年产量大概在1.3斤左右。按照平均批发价7元计算,每包菌种毛利润可达9元,纯利在6元左右,30万包菌种就能带来180万的收入。
目前,袁宗宇正盘算着注册自己的公司,明年将把茶树菇种植规模发展到130万包。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