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1-1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曾几何时,田礼山是重庆市巫山县庙堂乡的“名人”。作为该乡唯一一名大学生,靠乡亲们资助而走出大山,成为百万富翁的田礼山,为感恩,放弃沿海经营红火的五金厂和优越的生活,毅然返乡,用一个苦行僧的方式,在莽莽大山的深处带领乡亲发展香菇致富。
而现在,随着庙堂乡的整乡搬迁,他又开始扎根在新居住的地方--骡坪镇茶园村,依旧用他的香菌种植技术,带领着当地村民发展着产业。
在骡坪镇茶园村三社的一个被平整后的小沟里,3个大棚一溜溜地排在那里。田礼山在棚内,正拿起一个个香菌棒,向乡亲们传授着种植技术。
回报家乡 酸秀才回家创业
田礼山出生在中国十大特困乡镇之一巫山县庙堂乡。1995年考上西南师范大学,成为庙堂第一个名副其实的“秀才”。由于家庭贫困,是乡亲们卖肥猪、卖母鸡、卖鸡蛋凑钱帮助他完成了学业。1998年毕业后,他南下打工。几年打拼下来,他开办了一个五金厂,成为了百万富翁。
看到家乡的乡亲们贫穷的现状,田礼山毅然放弃了自己广东的企业,回到了家乡开始自己的创业。他这一举动,被当地略有点“知识”的古董老人称为:真是个酸秀才啊,奔出了大山还要回来,傻着呢!
田礼山没有动摇,他经过上网查询和请教西南大学的农业专家,认为庙堂山林资源丰富,气候条件好,适宜大规模种植香菌,鲜菇卖不完还可以制成干香菇,保证种出来的香菌都能变成钱。
几年来,田礼山组织乡亲们培训种菇技术10余次,培训农户120余人,发展菌棒20万袋。当他正准备继续扩大种植户的时候,巫山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庙堂乡进行整乡搬迁。
重起炉灶 新村再当领路人
庙堂搬迁是实行的自愿分散安置和集中安置的方式。精明的田礼山没有跟随主流,集中安置在交通条件较好的公路沿线,而是把目光盯在了气候适宜种植香菌的茶园村。
2009年6月,田礼山正式在茶园村落户,而茶园村的村民们也同时把致富的希望寄托到了他的身上。
茶园村海拔在700米左右,水源充足,十分适宜香菌生长。田礼山说,除了这些自然的优势条件以外,茶园村村支两委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帮助他鼓起创业的信心。
“我们村没有其他产业,在实施万元增收中,我们要牢牢抓住田礼山这个‘种植专家’,并通过他的领路,把香菌发展成为全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该村村主任黄克存介绍道。
“我把政府搬迁补偿的10万元钱,全部投入在新地方的香菌种植上。”田礼山在透着冷风的屋子里给笔者介绍起来,在庙堂我有3层水泥住房,1500平方的厂房。现在这里才起步,自己只能暂时居住在简易的棚房内,厂房也才发展到200多平方。
目前,该村已经发动了80多户村民,轮流到田礼山的种植厂学习香菌种植技术,并开始小规模种植香菌。
两村人增收梦不再遥远
“今年我已经卖了6000斤香菌,收入8万多元了。”田礼山告诉笔者,在茶园村不到一年,他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香菌产业能致富的道理。
53岁的村民黄克军在茶园村曾“折腾”了多次,种过药材,种过烤烟,但均没有很好的收益。看到田礼山种植香菌能致富后,他第一个跑来取经。
“我把香菌种植最前端的东西做好,形成菌棒后,村民只要拿回去进行管理就能有收入。”田礼山把菌棒配好后,以成本价卖给村民种植,并在出菇后以市场价格进行回收,统一对外销售,确保村民增收。
一根菌棒能收入5元左右,每户只需要种植3000棒,一年就能收入上万元。田礼山说,现在,除了茶园村每天有20-30人来学习种植技术外,曾经在庙堂种植香菌的村民,虽然搬迁到其他乡镇了,也不时前来学习种植技术。
“在庙堂我发动带领了80多户村民种植香菌,现在在这里,我也准备带领50多户村民种植香菌实现万元增收。”--田礼山,这个精明中仍带着“土”味儿的年轻人身上,充满了一股必胜的信心。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