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梅雨季节食用菌生产管理指南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蘑力绽放 食用菌科技小院点燃产业振兴新...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持续推动体重管理年行动菌菇变减重神器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用菌行业领军型人才,助力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5月8日-10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

    为培养造就兼具技术深度与产业视野的食...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协办的第一期乡村菌业专家高级研修班在京举办

    2025年3月29日-3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数字经济专业委员会主办、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承办、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的“数字乡村建设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开班。

    2025年2月17日上午,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

    江苏:食用菌生产拓宽宿迁农村致富空间

    发布时间:2011-02-06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月26日上午9点,虽是数九寒天,但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大兴镇食用菌种植基地却一派忙碌,有捆草把的,有采摘蘑菇的,有将蘑菇装车的。

        “这些蘑菇都是运往宿迁南菜市的,这段时间,车子天天都来等货,每天基地采摘500斤左右蘑菇,全给包了。”基地主人王景文指着车子对记者说。

        “刚回来时,缺资金、缺技术、缺人脉,有很多酸甜苦辣,是打工所体会不到的。但现在想起来,很值得,而且感觉很充实,也比打工收获得多。”今天的王景文对自己当初选择回来创业不后悔。

        13年前,23岁的王景文与其他年轻人一样,怀着致富的梦想南下广东东莞打工。期间,他干过酒店面点师、工人、销售代理,最后,到一家饮料公司做销售主管,每月收入稳定在四五千元。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王景文在外闯荡的心总感到不踏实,于是在2008年他考虑回乡创业。

        在南方打工,王景文看到,人们对吃越来越讲究,尤其是流行吃绿色、环保、健康的食品。特别是蘑菇,在南方各大菜场很抢手。他回家后首先对周边乡镇的蘑菇种植进行了调研,发现尽管有不少人种蘑菇,但菇种技术过不了关。

        于是,从2008年9月开始,选地址、搭棚子、学技术,经过一番紧张忙碌,他的食用菌种植基地终于在该镇陈洼村一片杨树林里落成。

        王景文种蘑菇很下功夫,每月花5000元专门从福建漳州请来专家坐镇指挥。16个大棚,没有一刻闲着。草菇的料子全用稻草和牛粪,采摘结束后,废料用于种植双孢菇,双孢菇采摘结束后的废料又用于种植西瓜,实现了循环利用,所有的草菇和双孢菇都是环保、绿色的。仅一年用掉的秸秆就达50多万公斤,牛粪16万多公斤。

        “质量好就好卖,种的不够销的。”王景文兴奋地说,“每个大棚年收入在2万元左右。”

        正在棚中采摘蘑菇的本镇陈洼村59岁的张振华说:“王老板能搞好,我们最高兴,有班上,有钱拿,每天工作8小时,30块钱左右,还能照顾家。”

        王景文告诉记者,“忙时,基地用工在50人左右,淡季时,用工在20人左右。这些人年纪大了,外出找工作也不容易,所以尽可能多用他们,赚点钱,贴补家用。”

        临别时,王景文感叹:“我们以前一想到要致富,就往城市跑,去打工。其实,农村的致富空间很大,机会也多得是!”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