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3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当年投资当年就收回成本,在农业上有如此“高效”的行当吗?当然有!在浙江省桐乡市石门镇陆家庄村的福建“种菇团”就做到了,他们投资400多万元建立基地发展秀珍菇、金针菇,当年实现销售收入近500万元,不仅顺利收回成本,还打开了长三角的市场,获得相对可观的利润。
3月17日,记者来到陆家庄村的桐乡市西岸菌业专业合作社,虽然现在不是采菇季节,但基地内已是一片忙碌景象。一批工人正在采收最后一批金针菇,然后运送到包装车间整理包装。更多的工人集聚在一起制作秀珍菇菌袋。合作社负责人童建华正开着铲车清理废菌料。他说:“从2月15日工人就开始制作菌袋了,去年开了个好头,今年计划扩大种植量,种植150万棒秀珍菇,预计4月中旬就能产下第一批鲜菇了。”
福建罗源是全国最大的秀珍菇生产基地县,2010年罗源人童建华就带着一身的技术和几个同伴来到桐乡,开辟秀珍菇种植的另一方疆土。选择在石门发展鲜菇基地,童建华说这还是从石门成功开发的桑条黑木耳中获得的灵感,当地丰富的原料为菌棒制作提供了可靠保障。此外,桐乡便利的交通也是让他们远赴千里来投资的重要因素。“采摘下的鲜菇,两个小时就可以上杭州市民餐桌,3个小时上上海市民餐桌,通过全程冷链保证了菇的新鲜。”童建华说,“原来在福建做食用菌,从采收到运输再到市场,起码要20个小时。”
这个福建“种菇团”在石门承包了土地,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建起了30多个大棚,生产了120万棒秀珍菇。从去年6月开始,秀珍菇进入了采摘期,最多时一天能采8吨,投放到上海、杭州市场,供不应求,每公斤平均价9.4元,最高更是卖到了14元,其中还有10吨出口国外。在秀珍菇采收结束后,“种菇团”又利用冬季闲置大棚,生产金针菇25万包,提高了大棚的复种指数,增加了产出率。
市场效益如此好,按照一般思维肯定是要扩大规模,不过童建华却有了新的盘算。“现在基地一年会产生500多万公斤菌棒废料,一般都提供给梨、猕猴桃、竹笋、芦笋等基地覆盖。” 童建华说在他们老家这些废料还大有用途,可以用作竹荪生产。他考察过桐乡的环境,觉得还是很适合生产竹荪的。“预计下半年先试种4亩,每亩效益有望达到8000多元。”童建华踌躇满志地表示,如果种植成功将填补这一区域新鲜竹荪种植的空白。
桐乡市蔬菜销售不能有效联结市场一直是本地菜农的困惑,使得菜农效益大大缩水。童建华和他的团队也考虑起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已经和联华超市联系过了,希望能尽快进入超市,走精品蔬菜之路。” 童建华说,虽然秀珍菇、金针菇现在销售情况很好,但这一模式还是相对粗放的。如今他已经为基地的鲜菇产品申请了商标,接下来就是要发展小包装、进超市,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附加值。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