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7-20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通辽市科尔沁区木里图镇大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农家小型智能化出菇车间内,农民正在采摘杏鲍菇。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围绕“生态”做活绿色文章,走出了一条“高效益、重环保、具特色”的生态农业新路。眼下,昔日的秸秆被制成食用菌菌棒,开启了当地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科尔沁区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有着丰富的玉米芯、玉米秸秆资源。过去秸秆被白白烧掉,现在,玉米芯、玉米秸秆作为制作食用菌菌棒的优质原材料被利用了起来,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食用菌栽植规模突破2000万棒。
近日,笔者来到科尔沁区木里图镇大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农民李金成家的智能化出菇车间,看到一排排的架子上摆满了菌棒,每个菌棒上都长着大大小小的杏鲍菇。大成公司总经理陈喜江介绍,公司每年都要收购玉米芯、玉米秸秆,加上一些干料制作菌棒,一个菌棒的成本仅在1.30元左右。
车间的主人李金成说,菇房是他家买下的,温度、湿度都是智能化调控,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收购,一年四季都出茹,能出10次,年纯收入可达10万元。
大成农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小型智能化出菇车间就以“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实现了“四季出菇”,不仅拉动了周边农民到基地发展致富,也有力地推动了科尔沁区食用菌产业的科技化、规模化、企业化发展。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