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黑土地开出“富贵花”
发布时间:2011-12-02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在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种木耳有标准化示范区,销木耳有食用菌批发大市场,如今,黄松甸的黑木耳已经变成了“金木耳”。在这里的采访让记者大开眼界。
100多年前,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的人们开始种植黑木耳。黄松甸镇位于蛟河市区东50公里,地处长白山脉延续山区,海拔474米,地势高寒,无霜期较短,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昼夜温差较大。独特的气候条件、生长环境和生产管理技术,生产出独特、优质的黑木耳,在食用口感、理化指标、外观形状上与其他产区的黑木耳都有所区别。
除了地理优势外,黄松甸木耳历史发展得比较早,人们下大力气去栽培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还得到了全国唯一食用菌院士李玉教授的技术指导,经过不断地实践、改良。两年前,蛟河黑尊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采用液体菌种实施食用菌菌包工厂化生产,年生产黑木耳液体菌种包1亿袋。明年这项新技术将大面积推广。
标准化生产连着批发大市场
蛟河市黄松甸镇党委书记韩香泉向我们介绍说,从2006年开始,黄松甸镇以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和长春中医药大学等为技术依托单位,组织7个村、22个屯打造了一条长20公里的黑木耳标准化种植长廊,进行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种植,种植总面积6000余亩。该园区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国家级黑木耳标准化种植示范区”。
“2004年,为了方便外地的供销商订购黄松甸木耳,我们成立了食用菌批发大市场,市场主要以经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系列干品和其它农副土特产品,现该市场占地面积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年销售量2万吨,销售额10亿元。2005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定点市场。”韩香泉说,为了与全国各重点食用菌市场信息同步,2008年,新上了大市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监控、检验、检测系统。目前,黄松甸食用菌大市场已经成为全国软、硬件配置最好的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之一,填补了吉林省的空白,全国食用菌系列产品集散地格局已基本形成。
从2006年起,黄松甸镇先后被吉林省和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优秀示范镇”、“中国黑木耳之乡”荣誉称号,黄松甸黑木耳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我们实地考察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食用菌批发大市场,印象深刻。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总工程师张焕曾说过,有了这两块牌子,黄松甸的木耳也能相应地卖上好价钱。
有望成为国内市场的龙头
北场村村民赵站军说,他们村总共有600多户村民,90%的村民都种木耳。赵站军说,原来在林场上班,一年工资不到1万元,后来就辞职了。现在,随着木耳市场价格提高,一年赚五六万元不成问题。
2011年,全镇人工栽培黑木耳发展到2.3亿袋,预计干品产量9000余吨,木灵芝和其它菌类1000万椴,产值可达7.2亿元。截至2011年,全镇从事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的农户占全镇农业户数的95%以上,农民90%以上的经济收入来源于此项产业。100%的村屯从事食用菌生产,人均年纯收入突破1万元。这几个令人关注的数字显示出了黄松甸镇食用菌产业的绝对量。现在黄松甸镇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最大、全国知名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业内专家预测,目前,全国黑木耳发展每年以15%的速度递增,黄松甸木耳有望成为黑木耳市场的龙头老大。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