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展机遇

    透过2025年各省政府工作报告看食用菌发...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2024年中国食用菌行业十大新闻事件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丰收“菌”季,这里“菇”景独好!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满落幕

    2024 羊肚菌产业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圆...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2025食用菌市场征订季火热开启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龙江省食用菌协会第三届二次理事会

    第九届木耳产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里...

    回乡种蘑菇三年收入翻十倍

    发布时间:2012-02-23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四川南江县南江镇黄金村,有一个名叫何海平的“80后”小伙,他2008年回乡种植食用菌,如今不仅自己年收入达到80多万元,还带动了左邻右舍的农户共同致富,让黄金村仅食用菌产业就实现了年产值五百余万。
        2月21日,记者来到何海平的食用菌基地时,他正在大棚里忙着增温增湿。
        聚餐得到金点子
        今年32岁的何海平,高中毕业后像其他同乡青年一样,走上了南下北上的打工路。
        在福建古田一个建筑工地,何海平从小工做起,短短两年时间就被提升为带班的小包工头,月薪达到4000余元。
        2008年5月,在一次工友聚会上,他偶然认识了一位销售香菇的食用菌老板。聚餐时,这位种菇20多年的老板讲述了食用菌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途,并当即表态,谁愿意回家发展香菇,他将免费传授技术。头脑灵活的何海平听得心动,马上留下了这位老板的联系方式。
       “家乡遍地的苞谷芯、苞谷秆、麦秆……”回家后,何海平静静思考,他想,那些被老乡们当柴火烧掉的秸秆和苞谷芯,不正好是再好不过的种菌原材料吗?
        有了思路,何海平马上掏出手机与食用菌老板联系,详细咨询了种植食用菌的可行性,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当即决定,返回家乡种植食用菌。
        回乡选地修厂房
        2008年8月初,怀揣几年积蓄,何海平回到了家乡。
        按照老板教给他的经验,种植食用菌首先要选好种植场地。他马不停蹄地跑遍南江镇各村,发现黄金村二组的一块土地具备种植食用菌的条件,“这里水源好、交通便利,距离县城也近,很适合发展香菇、平菇、双孢菇等食用菌产业。”
        在南江镇党委、政府和黄金村两委的支持下,何海平顺利地租赁了黄金村二组80亩土地,并投资6万多元,修起了厂房,购买了粉碎机、装袋机、烘干机等设备,风风火火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
        摸索尝试终成功
        “搭建菌棚时,我和老婆不分白天黑夜,守在菌棚里,配料、分袋、灭菌、接种、发菌……有时一天只能休息三四个小时。”何海平告诉记者,虽然得到了福建老板的指点,但是刚开始,因为不熟悉种植业务,他依然吃了大亏。
        接菌种时,何海平按照福建老板交代的接种时间操作,结果没能避开高温天气,加上没有掌握好菌苗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导致后期接种的菌床无法出菇。“当时把我急得冒汗。”
        眼看第一次创业就要以失败告终,何海平没有消沉,他连夜请来农业局专家分析原因,查找病根,终于找到了失误的根源。“那个老板是在福建种植香菇,他那边的气候跟我们南江不一样!”在专家的帮助下,何海平调整了种菌的操作时间表,并向专家讨教了控制温度湿度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多天后,第一批香菇芽终于长了出来。
        “你看,现在我这棚里平菇和香菇长势多好!”何海平介绍说,如今他的大棚已由当初的3个扩展到10个,出产平菇、香菇由当初的3万袋增至30万袋,年收入从最初的8万元增加到了80万元。
        2010年,何海平还牵头成立了黄金村食用菌合作社,发展香菇种植户15户,种植香菇50万袋,创产值500万元。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公众号

    更多资讯 ! 欢迎扫描左上方二维码关注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