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29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此前,记者报道了南京九旬老人过世后留下价值91771元人民币的保健品寄存单,以及部分未消费保健品事件,而事件主角南京中科集团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有55次广告违规情况被通报。近日,记者发现,中消协发布消费警示长达四年之久,但南京中科集团仍然在违规宣传其抗癌系列产品,并且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频频发文数量高达24篇。
老人过世留下数万元保健品寄存单
本网之前跟踪报道过该事件。南京年过九旬的张老先生过世后,家人整理遗物时发现老人留有两家保健品公司的保健品存单数张。其中,南京中科集团公司的四张“顾客寄存明细单”,上面细列了“甲尔”、“银灵通”和“番茄红素”三种保健品,三种保健品的总价分别为14256元、33300元和28908元。另外,在张老先生的小仓库里还有9箱保健红酒,均来自南京中科健康咨询有限公司,价格高达32400元。此外,还有盖有该公司“中科健康咨询中心”章的一张提货卡式“存单”。
据悉,其中一张胶原蛋白的“存单”出具日期是2008年6月7日,也就是说,这家位于长江路上的保健品公司免费为张老先生保存了快4年的药品。“我们算了一下,老人在这两家公司存放的保健品按他们说的价格8折算,总共花费了91771元。”张老先生的儿媳告诉媒体记者。
当张老先生的家人要求退回款项时,北京东路上的南京中科集团负责人蔡小姐称,因张老先生购买得多,折扣也比较大,实际款项并没有陈女士计算得那么多,最终给陈女士只退还了36000余元。在长江路上的南京中科健康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余经理表示,胶原蛋白价格没有争议可以退款,而对于张老先生家购买的这么多酒,只能按100元一瓶算,最终,该公司退还胶原蛋白及保健酒款共计26000余元。自此,张老先生家人共要回了62000余元退款。陈女士称,因为老人年纪大了,没有收据或者发票,根本就搞不清楚具体情况。
中科被曝屡次违规
中国经济网记者调查发现,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南京中科在过去三年的时间里,先后55次因广告违规被相关部门通报。早在2007年底,中消协曾发布消费警示告诫消费者:灵芝孢子油不抗癌,违规宣传花样多。中消协的消费警示说,一些灵芝孢子油企业大肆宣传灵芝孢子油的抗癌功效,宣称大量中晚期肿瘤患者在服用该品牌的灵芝孢子油之后,“往往能转危为安,市后迅速畅销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超过二百万肿瘤患者的信赖”。
但经过与国家有关部门确认,尽管灵芝中的赤芝、紫芝子实体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法定中药材,其中的某些提取物或有效成分具有抑制肿瘤等作用,但灵芝孢子油作为从灵芝孢子中提取的一种脂质(油状)物质,并不具有任何抗癌功效。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符合抗肿瘤临床试验要求的报告能够证明灵芝孢子油具有抗肿瘤或辅助抑制肿瘤的作用,而且国家药品主管部门也从未批准过一例灵芝孢子油产品为药品,同时,也从未批准过一例灵芝孢子油产品具有抗肿瘤或辅助抑制肿瘤的保健功能。
其中,2011年12月6日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2011年第10期违法保健食品广告公告(总第70期)”信息显示,南京中科药业有限公司的“中科牌番茄红素胶囊”、“中科创新牌灵芝孢子油”、“中科牌甲尔胶囊”因广告违规3次以后被通报。
不抗癌一个月发二十四文宣传抗肿瘤
记者发现,虽然中消协已经明确发布消费警示,此前媒体也曝光过南京中科违规情况,但中科依然在为其部分产品“大势宣传”。
南京中科在2012年5月23日发表一篇题为“灵芝仙草可抗癌”的宣传性稿件中表示,“灵芝自古有‘仙草’、‘瑞草’之称。研究证实,灵芝对心脑血管、消化、神经、内分泌、呼吸、肝脏病变、失眠、衰老均有良好治疗作用,尤其是癌症的防治十分显著。南京中科集团将现代高科技与传统中药灵芝完美结合,研制出中科创新牌灵芝孢子油、中科破壁灵芝孢子粉等一系列灵芝抗癌制剂,帮助众多肿瘤患者走向康复。”
同样,南京中科在5月23日发表的另外一篇文章里表示,“以‘中科一号太空灵芝’为原料萃取而得、集中了灵芝有效三萜的中科创新牌灵芝孢子油拥有国家药监部门正式批文。中科创新牌灵芝孢子油是从珍贵的太空灵芝孢子中精心提取出来的,具有更强的抗肿瘤表现,特别针对处于手术、放化疗期间的肿瘤患者,具有增效减毒、提高机体免疫力、毒杀G0期肿瘤细胞、缓解肿瘤晚期症状、防止复发转移、提高治愈率等理想效果,是国际公认的理想抗肿瘤灵芝产品,是患者用于辅助治疗肿瘤疾病的优选。”
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为何屡禁不绝
在药品、保健品行业,一大怪现状是:一些屡屡虚假宣传的“品牌”虽被频频曝光、处罚,但其存活率高得惊人,甚至不可思议地“越打越火”。它们缘何成了“打不死的小强”?
保健品存在“暴利”,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10年就有媒体报道“保健品是药店最好的赚钱产品之一,因其低于市场价30%进货,而在零售时可高可低,没有标准,有时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卖出去,算下来,净赚一半是铁定的。但是如果保健品没有广告就无法走俏市场了,很多品牌的保健品都是用广告先砸出一条路来——夸大宣传,自然是为了吸引消费者。
事实上,此前国家对于药品、保健品等行业的虚假宣传乱象一直是重拳出击,不过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对于一些虚假宣传企业来说,则往往更多地采取“与时俱进”的“复合模式”。知情者透露,所谓复合模式,实际就是同时采取“虚假广告+渠道”、会议营销、亲情营销、关系营销、网络营销、直销等模式,多条腿走路,化解风险。
“不过,现在的消费环境和10年前相比已大不相同,只要是虚假宣传,注定长不了,药品、保健品市场还处在一个建设与完善的阶段。”据知情人士表示,“遗憾的是目前这个市场鱼龙混杂,很多人还抱着捞一把就走的想法,而中国的法律体系认可的是‘民不报,官不究’,所以我觉得现在仍需相关部门下猛药,加大惩戒力度才行。”他判断,“药品、保健品市场真正要规范、健康,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记者 段丹峰)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