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7-07
来源: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近日,在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的嘉善宁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里,记者看到12个初步建成和4个正在建设的钢结构大棚。公司负责人之一的高喜明兴奋地说,今后有望通过该模式一年种三季,弥补5月到10月食用菌生产空白期。
在进入大棚后记者发现,虽然大棚尚未完全建设完毕,但大棚内外温差已很明显,棚内明显凉快。高喜明摸着大棚材料道出了其中奥秘:“这是参照山东聊城食用菌种植模式引进的一种三层玻璃纤维材料,比草棚可以更有效地保温隔热。”参照山东模式,高喜明还将地源热泵系统搬进了蘑菇房,目前这套系统仅在我县部分酒店和少数企业办公大楼内可以看到,在农业中使用尚属首次。在地源热泵和保温材料共同作用下,蘑菇大棚可调节温度在7℃到45℃之间。据高喜明介绍,食用菌种植适宜温度在18℃左右,这套系统完全可以满足食用菌生产需求。
去年,在决定试验山东模式前,高喜明还将辽宁省出产的草炭覆土用于食用菌种植,每平方尺能多产10篮蘑菇。老高说,草炭覆土每平方尺成本在0.6元到0.7元间,但它带来的增产效益远远超过其成本。因此,高喜明决定今年16个大棚全部使用草炭覆土。预计今年9月至10月间,首批带着“山东印记”的蘑菇可以面世,而明年则可以实现一年种三季的预定目标。
与高喜明不同,银水庙果蔬专业合作生产基地负责人丁文峰已开始“守望蘑菇”,本月中旬,他工厂化模式生产的首批蘑菇将正式“出厂”。从“出棚”到“出厂”,这是姚庄镇食用菌生产转型升级的标志性变化。为配合蘑菇的工厂化生产,丁文峰还买来草碳混入培养料,购进美国菌种,并采用机械化翻料和箱式蘑菇种植法等先进技术,一边提高蘑菇种植效率,一边减少人工投入。
由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模式为我省首次尝试,丁文峰和他的蘑菇不但成为各路媒体关注的焦点,还成为各大商家争抢的对象。首批蘑菇已被上海一些超市抢先订购,收购价格达到每公斤36元。在高兴之余,丁文峰也在考虑今后发展方向,他准备将28个菇房分期种植,每星期轮流采摘、轮流上市,进一步规避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
目前,姚庄镇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唯一的问题是如何降低转型成本。由于技术问题和基础设施成本的缘故,工厂化生产总体投资高达1200多万元,而山东模式成本尽管只有400万元,却难以达到工厂化生产一年产五季的惊人效果。对此,姚庄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伟表示,姚庄镇将通过分类指导方式逐步推广,鼓励小种植户抱团转型,并不断探索降低两种模式成本的新方式。今年该镇北鹤村银辉食用菌基地就在两种模式外选择了已技术成熟的杏鲍菇周年化生产技术,与清凉村张加飞的生产基地形成呼应。
不管采用何种模式,食用菌生产转型已是必然。山东模式、工厂化模式、周年化生产模式都结束了传统食用菌生产“阶段性用工”的现象,而且钢结构大棚和工厂也可消除老式蘑菇草棚的安全隐患。多数种植户认为,这些好处必将使姚庄镇食用菌生产加速告别“草棚时代”。
*版权所有
① 本网所有自采资讯信息(含图片)独家授权中国食用菌商务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②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并注明转载出处,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